首页 > 韶关库 > 新闻报道

韶关: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我市’99改革与发展前景展望综述之一

1999-02-02 17:10:10 来源:韶关日报

  1999年,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将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如何加快韶关的改革与发展?既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任务,又是广大干部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不久前,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市委工作会议、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为了贯彻落实好这三个重要会议的精神,本报特组织撰写了一组“我市’99改革与发展前景展望综述”(五篇),从发展时期、发展条件、发展机遇、发展环境和发展关键等五个方面进行前景展望,旨在使大家正确认清形势,明确方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知难而进,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24字方针,去努力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昂首迈入新世纪

  本组综述从今日起每天刊发一篇,连续刊登,敬请读者垂注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的改革与发展总是要烙下时代的印迹,经历低迷、徘徊、崛起、兴旺等不同的阶段,从一个发展时期进入另一个发展时期

  韶关,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尤其是近些年的革故鼎新,兴利除弊,励精图治,和衷共济,奋发图强,已经渡过了低迷徘徊期,扬帆起航,开始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也许有人会说,当今世界整个经济大气候都低迷不振,亚洲金融风暴余威尚存,国内形势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韶关人能有什么作为?

  古人说得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审时度势,既要看到“相似之处”,更要看到“不同之处”;既要看到不利因素,也要看到有利因素。因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经济低迷”所困惑,捆了自己的手脚。为什么会出现“富裕地区有穷人,贫困地区有富人”的现象,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困难与希望共存。

  回顾过去有益于展望未来我们不妨回眸难忘的1998年。这一年,中国经受了历史上严峻考验,亚洲金融风暴与夏秋之间的特大洪灾,犹如两座大山压顶,但中国人还是挺过来了,经济发展保持了旺盛的活力。

  再回顾韶关,去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尽管大环境严峻复杂,但韶关人排除万难,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气概,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令世人瞩目的“丰收图”。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首次超过全国、全省的平均速度,实现了“保10”的目标;地方一般财政收入增长11.5%;各项存款余额增长17.96%,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比上年末增长14%;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4%,是近几年来最多的一年;

  ——国企改革面已达65%,盘活存量资产8亿元;

  ——农村人均收入增长13%,净增387元,是全国、全省增幅较快的一个地区,完成了6万户农房改造任务,奔康工程前景光明;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产值增长45%,在所有制结构中的比例已达46%;

  ——旅游业日趋兴旺,总收入增长10.5%;

  ——以公路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坪石至广州南北大通道的车辆增多,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建设全面铺开。

  数字是枯燥的,但是令人鼓舞,振奋人心。这些“数字”是来之不易,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说明发展速度是有效的、实在的它包含了韶关人多少艰辛,多少心血,多少付出,多少希冀!

  它说明了这些年市委、市政府决策正确,路子走对了。它也证明了韶关人勤劳智慧,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也正是这些“成果”,为韶关进入新一轮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它标志着韶关人有能力、有基础、有信心、有干劲向新的目标冲刺。市委书记汤维英在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的报告中庄重宣布:韶关已经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经过奋斗,三五年后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粤北大地!

  这不是盲目的空喊口号,也不是一时的冲动。这是市委、市政府以“实事求是之光,照韶关发展之路”为指导思想,作出的重要决策。

  从历史上看,因为领导者没有正确地审时度势,决策失误,丧失了大好发展时期的教训不胜枚举,令人深思。

  从韶关来看,该进不进,该稳不稳,举棋不定,错过发展机遇的教训也记忆犹新。

  韶关迎来“重要时期”,意味着我们历经艰难,拼搏奋斗,开创了新的局面,具备了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也意味着韶关人不甘落后,将以更新的姿态向新的目标进军——经济建设要达到全省中等水平,精神文明建设要跻身全省前列,领导班子建设要争创一流。

  具体一点说,就改革而言,更深一点;就任务而言,更重一点;就速度而言,更快一点;就效益而言,更高一点;就措施而言,更实一点;就要求而言,更严一点;就干劲而言,更大一点。总而言之,要求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一点,发展更快一点。否则,坐失了大好的发展时期,将有愧于子孙后代。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韶关之舰已经起航,乘风破浪,驶向新世纪的彼岸。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