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韶关库 > 新闻报道

韶关:已具备加快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市’99改革与发展前景展望综述之二

1999-02-03 17:13:30 来源:韶关日报

  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我市国民经济增长目标为10%。多数人认为这是符合我市实际情况,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但也有些人忧虑:在当今国际金融动荡、国内市场疲软短期难以扭转的大环境下,这个目标难以实现。到底增长10%是否高不可攀?我市是否具备加快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不妨作一探讨。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搞经济建设盲目乐观,过高估计自己是不行的,但妄自菲薄,消极悲观而缺乏自信心也是不可取的。我们承认,在全省而言,韶关仍属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与珠江三角洲及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经济总量不大,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我们面临的问题确实不少。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希望多于困难,韶关具备加快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首先,我市经过近几年建设,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健全了出口服务体系;各项基础建设逐步完备,铁路、公路、水路直通香港;重视抓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效地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使我市成为全省金融风险相对较小的地区之一,加上各方面的优越条件,我市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如这几年就有镇泰、三协、坪石发电B厂、兴建保健品厂、海豚水上世界等一批外商投资大项目相继在韶关落户发展。

  其次,韶关具有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发展潜力大。作为我市工业重中之重的国有企业,经过几年体制改革后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市国企改革面已达65%。市重点扶持的韶钢、韶能、韶烟和松日、镇泰等10户优势企业,去年都取得了新发展,成为我市的经济支柱和税利大户。近几年我市国企产值增长幅度年均达13%的事实也表明,国企这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已逐渐复苏。此外,我市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持续发展,特色旅游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韶关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处,边界贸易繁荣兴旺,作为连结内地省市与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的纽带,具有其他城市不可取代的辐射作用。这一切都将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第三,以公路交通、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基础建设日臻完善,为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共投入公路建设资金43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870公里,其中一、二级公路1100公里,公路密度从每百平方公里26公里增至46.8公里,全市141个镇及97%以上的管理区通了公路。特别是“八五”时期以来,完成了市区东南西北出口路改建,坪乳公路、广韶公路(韶关段)等一批重点公路工程建设,使昔日交通落后的状况得到了脱胎换骨式的改变,如今韶关至广州的路程已缩减至3个小时。若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竣工后,我市的公路更将形成以京珠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道省道相连,县乡道路成网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实现了市一县、县一乡镇传输的光纤化、数字化;目前全市城乡电话普及率达12.4%,市区达3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名列我省山区市前茅;无线寻呼已发展到15万多户;预计到今年3月,全市可建成移动电话基站154个,信号可覆盖铁路、干线公路、重要旅游区和乡镇,总容量逾10万门;已建成了一个可覆盖全市并与全省全国全世界相连结的现代化、立体化、多功能的公用通讯网络。这些都为加快我市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四,农村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增强了自身实力。近几年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初步构筑了毛竹、松脂、白果、杜仲、黄烟、白毛茶、优质谷、优质水果等独具粤北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培育了曲江县马坝油粘米业有限公司、市畜牧集团公司等8个农业龙头企业,整个农村呈现生机勃勃的大好形势;去年粮食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3%,进一步激活广阔的农村市场,拉动消费,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近几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一批私企正迈向规模化、集团化,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条件:就是有一个上下团结、发展思路清晰、工作作风扎实的党政领导班子。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韶关已具备了加快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