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除了要自身创造一定的基本条件之外,还需要不失时机地牢牢抓住外部环境给我们提供的各种发展机遇机遇可遇不可求,丧失机遇无异断送前程。
那么,我们目前面临哪些机遇?
种种迹象表明,由于受去年亚洲金融风暴影响和基于地区性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三资”企业开始向内地转移。我市毗邻“珠三角”,且投资环境已有很大改善,加上劳动力、地价便宜以及能源充足等优势,必然吸引一部分“三资”企业前来落户。这为我们扩大招商引资提供了机遇。同时,京珠高速公路在我市境内总长有163公里,总投资达80多亿元,这项工程必然带动我市建材、农副产品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不少再就业机会和增加财政收入,其长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更是无法估量。此外,今年在我市将进行的电网和铁路改造、水利工程建设等,都会对我市经济发展带来良性刺激。这些,都是我市难得一遇的发展契机。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过去曾坐失过一些发展机遇。令人沉痛的教训,使我们的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变得成熟和聪明起来,认识到谁把握商机,多谋善断,谁就掌握主动,否则,就陷入被动。令韶关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来,我市的决策者们清醒地洞察形势,果断地作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步伐的部署。在1月14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要千方百计实现经济增长10%这个目标,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发挥工业基础、资源丰富和良好区位三大优势,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和特色经济四大战略,并围绕这“一、二、三、四”,部署务必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工作千头万绪,商场如战场,我们不妨先找准一些容易成功的突破口,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年年都搞招商引资,但从过去所引进的一些项目来看,大项目不多。目前,我们要抓住“珠三角”和“三资”企业向内地转移这个契机,可以派人深入调查,选准项目,求精不求多,引进几个像“镇泰”这样有规模、有效益的大项目,不但可以给投资者增强信心,同时也给韶关人增强信心,从而实现抓好几个,带动一片,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效果。
今年是企业改革攻坚的一年。如何做好“抓大放小”?我们已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今年应该继续集中力量扶持韶钢等十家优势企业,使其优势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对弱小企业,改革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选配好经营者却是关键。同样一个企业,好的经营者可以将它搞活,差的经营者可以将它搞死。选配好厂长经理,不但可以在当地选,也可以从外地引进,其成功的例子并不鲜见。
我市农村经济的崛起,同样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这样才能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根本上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去年,我市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虽然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就其绝对数来说,与“珠三角”一带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省里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今年农村工作的第一任务。而要达此目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当务之急,也是实现我市从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的伟大跨越的必由之路。
要加快经济发展,我们还要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韶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把准农副产品向南拓展,工业产品向北拓展,优质产品向境外拓展的方向,打几个抢占市场的漂亮战役。当前,尤其要抓住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全面开工和全市大规模农房改造这个好时机,组织好建材和农副产品供应,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抓住今年国家推出生态旅游和我省推出“广东人游广东”的机遇,抓宣传促销与加快景点开发,提高我市旅游业的产出效益,并以此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省委书记李长春说:“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就更困难。”韶关仍属经济不发达地区,我们面临的困难也不少。但是,只要我们有“知耻而后勇”的精神,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正视困难而不畏惧困难,知难而上,全力以赴加快经济发展步伐,韶关,这颗镶嵌在粤北大地上的明珠,一定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