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瑶族自治县是一个特困山区县,市委、市政府提出该县要在2001年基本实现小康的目标。面对新世纪的到来,乳源如何实现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日前,笔者就此采访了该县县委书记王功荣。
王功荣胸有成竹地说,5年任务3年完成,尽管任务不轻,但只要我们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就能确保如期实现脱贫奔康目标。他说,要打好脱贫奔康这一仗,今年是关键性的一年。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脱贫奔康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启动四条“龙”,落实“四个一”,扶持抓产业,脱贫抓农户,形成含有乳源经济特色的脱贫奔康发展新路子。
王功荣说,随着公路交通的改善,该县相对偏僻的区位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近60公里长的京珠高速公路乳源段的动工兴建,给该县山区经济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造血型”“龙头”企业,按“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着手抓好乳源绿色食品(集团)公司、南水渔业开发合作股份公司、畜牧发展公司和韶关(鸵鸟)股份有限公司等四个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设,拓宽市场和销路,带动笋竹、蔬菜、三角鲂、三元杂交猪以及鸵鸟等养殖业的发展。今年要着力培养一批“专项经营”的专业人才,将农产品全面推向网络市场,使“龙头”真正飞舞起来,拉动千家万户经济的发展。
谈到帮助石灰岩山区及瑶区脱贫解困的问题,王功荣说,重点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搬石造地,坡改梯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落实“四个一”帮扶措施:即每个贫困户安排一个劳力打工,挂上一个龙头企业,找到一条脱贫好路子,每人半亩“饭碗田”。从今年起,每年坡地改梯田250亩以上,改造低产田2万亩,输出劳力5000人,从根本上解决落后地区农户的“米袋子”和“钱袋子”难题。只有让贫困户吃饱、穿暖,脱贫奔康才有希望。
“奔康达标10项指标,都是实实在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与动摇。”王功荣坚定地说,在今年,我们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7%、10%和22.2%的目标,重点要抓好水电、交通、旅游、招商引资和奔康工程建设。水电方面,力争今年新增装机容量3万千瓦。温汤电站要在今年国庆前试机发电,大潭河电站要力争完成80%的工程量;要积极配合抓好杨溪水第三级电站建设,力争在“七一”前第一台机组试机发电;加快小水电的技改和电网建设,重点抓好大桥110千伏变电站建设的后期工作和洛阳变电站扩容工程;抓好县水电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积极、稳妥推进电力企业股份改造,使水电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交通方面,继续抓好乡村公路上等级、硬底化工作,重点抓好古母水、游溪、大坪、东坪、红云路段的“四改二”工程,在年底前完成323线县城南环路改造和鲜明路工程建设;积极配合抓好京珠高速公路乳源段建设,搞好协调服务,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旅游方面,抓住今年是“生态旅游年”的有利时机,加快乳源大峡谷、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的开发,完善必背瑶寨、南水湖等景点的配套建设,全面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带动金融、商业、运输、邮电、饮食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王功荣接着说,我们将继续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突出抓好“软环境”的建设,致力营造“外商发财,我们发展”的宽松环境,逐步将外资引导到改造县属工业企业、发展“三高”农业、小水电项目和其他高科技项目上来,以此推动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