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韶关库 > 新闻报道

打生态品牌 做发展文章

——始兴县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纪实

2009-06-06 00:59:34 来源:韶关日报

D95DF83221FFAB78DC41622F26647A50CCC50D38BE39B01C86FC2CA2209483DBD63E5F6D133B1D2AF72866BD2BEDC30FF29198C120FEDE71747FB7B58D03310B7E2D76A9B38FA737BFB356CD105BFFCF.jpg

  “五月杨梅闹,山水始兴红。”此话用在五六月的始兴,一点不虚。漫山遍野,鲜红欲滴的杨梅吸引了远远近近的游客。而一场以“杨梅为媒、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主题的始兴首届“杨梅节”,也在初夏时节拉开了序幕。近日,记者去始兴采访,一踏入从韶关到始兴的国道323线上,就看到不见首尾的一辆辆以生态游为目的的私家车涌向始兴杨梅基地,成为韶关端午节小黄金周一道靓丽风景线。

  借着杨梅节的喜庆气氛,始兴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红红火火的气息也扑面而来:在江口工业片区,一批新修的厂房拔地而起,万达工业有限公司第三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在东湖坪工业片区,中国制笔研发基地初具规模,率先进入工业园区的盛怡实业(韶关)有限公司的厂房建设已经封顶,建筑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地进行施工。一切显得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生态环境优越,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始兴县的发展进入了又好又快的良性循环。对此,始兴人归功于自己能冷静审视世事、不盲从不自卑、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扬己之长、清晰定位建设国家现代生态县的战略目标。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谦虚的始兴人说:“我们还在探索中!”

  探索一:咬住生态不放松,扬长避短求发展

  始兴县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的山区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2%,有林地面积17.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6%。面对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1999年,始兴县委县政府决定扬己之长,举生态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建设国家现代生态县的宏伟目标。

  近年来,该县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县的目标,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市生态示范镇村、韶关市森林生态示范镇为载体,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全面深入地推进生态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6年,始兴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为全省获此殊荣的首个山区县;2007年,始兴县被列为全省第一个“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县。

  然而,在生态县建设如火如荼之时,也有人发出疑问,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两者能兼顾吗?确实,始兴各界也为此困惑过,也确实遇到不少问题,其中招商引资工作一度出现徘徊。是走一些地方的路子,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还是两者兼顾科学发展?始兴县委县政府经过广泛深入地调研达成发展共识:坚持“三点”不动摇!即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立足点,以科学发展为制高点,寻找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最好的结合点。具体来说,在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招商引资,坚决摒弃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发展绿色生态工业项目,将始兴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韶关生态发展主力军、全市实施“双转移”战略先行区、山区宜居城乡优选地。

  “生态是始兴最大的特色、优势和品牌。”始兴县委书记许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发展经济不是只有拼资源、拼优惠政策的‘华山一条道’,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关键在扬长避短,找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

  许红还形象地比喻说:我们既然拥有生态这个“金饭碗”,就绝不能打破“金饭碗”,而是要学会好好利用“金饭碗”找饭吃。

  为此,始兴县委县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深入开展创税型、科技型、生态型项目的招商,使一度冷清的招商引资工作再一次红火起来!目前,全县按照“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核心企业、建设重大项目”的思路,围绕“一笔、一车、一木”做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东莞石龙(始兴)产业园为龙头,以黄花园工业片区、江口工业片区、马市工业片区、东湖坪工业片区为支架的“一园多片区”格局。

  最近,国家环境保护部把韶关列为全国首批六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广东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把韶关市列为全省生态发展区,韶关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将韶关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这一战略目标,这些更让始兴县坚定了自己走的路是对的,也看到了更大的机遇和希望。

  探索二:用现代生态理念推传统产业发展

  始兴自古就有“粤北粮仓”的美誉。作为母亲河的墨江,自南而北,穿过重重峡谷,流入始兴小平原,其纵横交错的支流,滋润着全县大部分肥沃的田地,这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一个下午,记者驱车来到距始兴县城只有几公里的城南镇。一路前行,车窗外是一垄垄整齐、青葱的菜地。一群操着不同口音的男女工人正在田里紧张地忙碌着,青翠欲滴的蔬菜被一筐一筐地运进厂房,经选择、装箱包装后被送进急冻冷库。

  入夜,几辆装满新鲜青菜的空调货柜车直奔深圳皇岗海关,经办理免检手续后,驶向香港某蔬菜批发市场。第二天一大早,香港的主妇们就可以买到这带着粤北山水新鲜味的青菜。因为这些无公害蔬菜质优味美,销售数量之多居全港首位,香港市民为之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冠军菜”。

  据介绍,“冠军菜”,其实是香港合利蔬菜贸易公司设在始兴县城南镇城南菜场生产的新鲜蔬菜。城南菜场总面积达3000亩,总投资6000万元,是广东省连片种植规模最大菜场之一,其种植的蔬菜已有12个品种获得绿色食品的认证,目前正朝有机食品的方向发展。

  许红告诉记者,始兴作为一个生态建设的示范区,利用招商引资的方式发展生态农业就成了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城南菜场发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和保价收购的办法,带动周边3000户农户发展蔬菜生产,成为始兴县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为农业招商和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模式。

  近年来,始兴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原有枇杷基地的基础上,又先后建设蚕桑基地、黄烟基地和杨梅基地。该县生产的生丝已飘洋过海远销欧美等地,种植的黄烟成为众多厂家争购的品牌烟叶。而文章开头提到的“杨梅节”,则是其生态农业与旅游的完美结合。

  探索三:走“生态筑巢+产业招商”之路

  庞中华,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终身名誉主席,硬笔书法的“符号化身”,一个声名远播的文化人!今年2月19日至20日,他踏上了始兴的土地。优越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块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投资热土,给庞中华一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进行文化和产业合作的构思已开始在他们脑海中萌动!

  庞中华一行设想在始兴建立制笔研发制造基地,得到了县委书记许红、县长刘锋的热情支持,因为这是完全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产业,应该扶持。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始兴人的诚恳赢得了庞中华等人的信任和尊重,他们决定在始兴投资兴建集产品研发、制造、技术鉴定、标准检测、人才培训、考试评级、书法艺术研究为一体的中国硬笔研发制造基地,为中国书法艺术提供最好的书写工具,为中国书法艺术发扬光大贡献力量。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制笔产业链条,始兴要把中国硬笔研发制造基地建成一个“店多拢市”的典范。

  许红强调说:围绕产业链招商不仅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更能带来产业集聚并进而形成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进而提高产业经济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因此,围绕产业链招商也是始兴将来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

  品牌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和转型升级的必要载体,是企业的命根子,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护身符”。去年,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危机在全球蔓延,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遭受重创。在所有受冲击的行业中,玩具行业又首当其冲,珠三角地区许多玩具出口企业因为缺少订单而纷纷倒闭。但是在始兴,拥有万达、比美高两个生产合金车模企业的香港美昌集团不仅没有受影响,反而生产量和销售量还略有增加。究其原因。香港美昌集团拥有2个全球著名的合金车模品牌美思托(maisto)及布拉果(Bburago)。2008年,美昌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4亿元,初步形成了以万达、比美高为龙头的世界著名合金车模生产基地。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应对国际经济危机,他们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队伍力量,以产品工艺开发引领市场,从产品开发、模具制造到售后服务,提供一条龙技术支持,不断开发出适应国际、国内销售市场的玩具模型车;同时,通过自主品牌的提升,积极开拓国内销售市场,今年计划完成内销总额2亿元。

  对万达的采访,让记者感受到了始兴县委县政府在调整了招商引资策略后所积极倡导的方略,那就是注重引导企业抓好自主创新、打造国际品牌,把“始兴制造”转变成为“始兴创造”!

  这一切都是在环保的旗帜下进行。

  探索四: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文化体系

  粤北第一古郡,盛唐名相张九龄、抗日名将张发奎、破解庞加莱猜想的著名数学家朱熹平的故乡,中国“围楼之乡”、“恐龙之乡”,这一切注解都指向一个答案和结论——始兴,不愧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灵性之地!

  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居住环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突出体现在居住地的生态文化以及生态系统保持下的居住。如何把古郡打造成生态文化繁荣、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生态县,多年来,始兴县在做三篇文章:

  建设生态镇村。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在县城,重新修编了县城规划,努力拉大城市框架;合理布局工业园区,以工业进园发展促进污染防控和治理,保障宜居城市建设。开发建设了一批高档住宅小区,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居住品位。同时,大力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净化工作。通过改造和整治,山水园林城市初现雏形。

  建设新农村。在村镇,开展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的新农村建设。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十化”标准,以治乱、治脏、治污为重点,开展以“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水体净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能源沼气化”等“六化”为主要内容的整治工程,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创了新的模式。在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该县坚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根据乡镇集镇人口少的实际情况,在深渡水瑶族乡、马市镇等乡镇摸索了“沉淀池+厌氧池+生物氧化塘”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山区小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的问题,受到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目前,全县已改造旧村庄16条,新村建设37条,新村整治22条。马市镇涝洲水丰山村等一批村庄经过整治后,环境面貌极大改变,受到群众好评,发挥了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

  开发生态旅游。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丰富生态文化内涵。该县积极引进资金,进一步完善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观赏游的景区建设;利用国家项目资金、旅游扶贫资金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隘子满堂客家大围进行了修复保护;引进资金对独具特色的的铜钟寨景点进行了开发利用。2007年底,车八岭自然保护区荣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008年该县东湖坪、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满堂客家大围入选广东省“十佳”自贺游旅游线路。旅游正成为带动始兴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赚钱更能赚健康”,这是到始兴投资置业的外商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始兴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保持了天蓝、山绿、水清的良好状态,为韶关以及广东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韶关市生态涵养发展区之一,同时,经过探索和总结,找到了适合始兴生态建设和发展经济的结合点。他们终于受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招商品牌!坚持实施绿色兴县、环境立县战略,始兴就一定能够争资金、上项目、招客商,取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