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韶关库 > 新闻报道

来之不易的13%——我市今年前10个月工业经济运行综述

2006-11-23 10:01:45 来源:韶关日报

  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韶关经济发展如何?老百姓心中充满期待。

  盘点今年前10个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解读一连串与之有关的数字,记者发现,“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3%”的确来之不易。

  各种矛盾交织一起,

  工业经济面临严峻考验

  挥别“十五”,走进“十一五”,韶关经济发展新蓝图在凸显人本至上的理念中,敲定了“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增长12%”的预期目标。

  这一目标是在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大势,结合韶关实际而提出来的。虽然不是特别“冒尖”,但其中贯穿的是平稳、健康、理性发展的红线,旨在为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韶关各行各业开足马力,向着预定目标进发。但是,随着国家强化宏观调控、受结构调整卷烟产量下降、北江污染致使韶冶一度停产、钢材价格持续走低、关闭煤矿以及“7·15”超百年一遇特大洪灾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加速上行的韶关经济航船速度放缓。

  值得一提的是,加快工业发展是实现工业化,进而迈向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韶关而言,这意味着“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就是说,支撑“12%”的最关键因素是看工业表现如何。

  显然,“十一五”开局,工业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4.6%、10.1%、12.5%到13%,

  从低谷中顽强攀升

  据市统计局月报披露: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4.6%,全市经济仅增长7.8%。尽管这两个数字表明仍在增长区间运行,但是,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广东省各山区市你追我赶,发展势头强劲的情况下,增速放缓实际上就等于落后。

  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密切注视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市委书记徐建华多次召开会议并深入企业进行专题调研,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对策。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郑振涛在全市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强调:工业发展大局就是经济发展大局,要充分发挥工业发展速度和效益的支撑作用,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沉重的压力,也是破斧沉舟、背水一战的动力。市经贸局将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指示,落实在迎难而上的行动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切入,严格监管和积极扶持双管齐下,激活企业谋求发展的内在动力,终于使工业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4.6%,跃升到上半年的10.1%。

  然而,“7·15”洪灾又使正在加快发展的工业经济再次面对新的挑战。为迅速化解灾情引发的不利因素,市经贸局及时推出寻求上级资金扶持和协调关系力争资金流向复产企业、强化技术创新与改造培育优势企业、加快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工业功能区建设、优化环境打造工业企业“孵化器”、以经济预警机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态势和有效促进城乡消费市场繁荣等六大举措,成效显著。今年1至9月,全市工业增加值增幅12.5%,从而带动全市经济增长快速攀升到11%。

  延续逐步增长的可喜势头,1至10月,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122.6亿元,比增13%。

  为全市经济增长12%多作贡献

  透过权威部门最新出炉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如下特点——

  在外来资本的助推下,县域工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出4.4个百分点。

  伴随着工业生产形势向好,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大大提高。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大幅上扬;在产成品存货下降的同时,工业产品产销率高达99.8%;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3375千瓦时,同比下降7.8%。

  工业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7.4亿元,比增13.4%,首次在前10个月突破100亿元大关。

  从行业看,重工业成为带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引擎”,拉动工业经济增长14.7个百分点;冶金和电力两大支柱产业带动增长的主导作用明显。

  回眸今年前10个月工业业绩,亮点颇多。而“仅10月份一个月,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6.8%,比1至9月份的增幅回升4.3个百分点”格外令人瞩目。它表明,初步摆脱消极影响之后的韶关工业经济,正在不断释放生机与活力。

  客观地说,工业经济运行中不可预见的变数、企业扭亏、市场供大于求等困难还存在。然而,韶关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持续走强。市经贸局目前正在乘势而上,集聚一切资源和精力,确保工业经济稳中有升,真正体现出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基础作用。

  相信经过各方努力,全市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任务一定能够实现。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