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韶关库 > 新闻报道

我市经济发展奏响“步步高”

2007-01-27 11:09:37 来源:韶关日报

  一月寒流挡不住春的气息。昨日,来自市统计局的权威数字表明:从GDP增长7.8%、10.9%、11.0%到12.4%,2006年韶关国民经济发展奏响“步步高”的动人乐章。

  “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如何起好步是人心所向。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站在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既符合自身实际,而且能够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的目标。

  透过去年全市生产总值393.83亿元,比增12.4%的主要“成绩单”,获知增幅高出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其可圈可点之处,是面对重重困难与挑战,韶关经济自我调节和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走强。

  在“物价会不会上扬”?“增速会不会达到”的悬念中,全市经济在去年初遭遇了一连串的冲击。尤其是因关闭煤矿带来的后续影响和受市场价格与结构调整等不利因素的挤压,韶钢、韶冶、韶烟等创税大户利润空间变窄,致使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直接拉低全市GDP增长;财政收入一度下滑,甚至曾出现负增长。之后,“7·15”特大洪灾造成经济损失惨重,救灾复产、重建家园任务异常艰巨等。

  面对复杂局面和困境,市委书记徐建华和代市长郑振涛等多次进厂矿下工地,剖析问题,提出对策;市经贸、外经贸、旅游、农业等各部门集中一切优势资源,采取密切跟踪监测30户重点企业、扩大内需激活消费、加大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力度、多方出击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扶持农业主导产业等得力举措;各县(市、区)以壮大县域经济为突破口,外源与内源性经济并举加快总量扩张,从而确保全市经济预期目标任务的完成。

  聚焦“2006”,全市经济发展呈现五大亮点: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突出表现在历经大灾之后,依然取得不俗的业绩;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16.044.239.8,从中可以看出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增量明显、现代服务业趋旺;工业不仅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凸现重要作用,而且质量提升,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192.44%;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提速,带动交通、物流、商贸、餐饮等传统产业“风生水起”,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2.6%;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齐驱,发力奔跑,均以“两位数”的增长幅度拉动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质量好、总量增、速度快、效益佳的另一个反映是:韶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80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76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2.50亿元这三组关乎民生的数字,都处于增长区间,发展成果惠及百姓从中可见一斑。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