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韶关库 > 新闻报道

花开粤北结硕果

——韶关实施“双转移”战略获省考核“双优”纪实

2009-06-22 00:00:47 来源:韶关日报

D95DF83221FFAB78DC41622F26647A501600A1C567EC04F7027D0C623AC58066D63E5F6D133B1D2AF72866BD2BEDC30F632278921DA81B638E8C3965F96CCA997E2D76A9B38FA737BFB356CD105BFFCF.jpg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一派兴旺景象。

  近日,《南方日报》刊登了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通报的全省2008年度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价情况,韶关在这两项考评中双双获得“优秀”等次,是全省21个地级市中唯一获得“双优”成绩的城市。这是省委、省政府对韶关认真贯彻落实“双转移”战略、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新路所取成果的充分肯定。

  汪洋书记点题 韶关先行先试

  去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到韶关调研,要求韶关“把提高产业聚集度和城市聚集度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把培训和配置人力资源作为缩小差距的关键”,这“两个关键”和“双转移”一脉相承,为韶关探索科学发展新路、争当全省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指明了方向。同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双转移”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双转移”的政策措施。汪洋书记和省委、省政府的高瞻远瞩和正确领导,使全省包括韶关“双转移”工作从自发到自觉,从欠发达地区一头热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两头都热,从而推动“双转移”驶入快车道。

  汪洋书记点题,韶关先行先试。正如市委书记徐建华不久前在梅州全省“双转移”工作会议上所介绍的成功经验所言:首先,我们注重更新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全市上下结合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贯彻落实汪洋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专题学习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了做好“双转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夯实促进“双转移”工作的思想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打造全省实施‘双转移’战略先行区”的目标。其次,我们注重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市委、市政府成立“双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和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并率先在市、县两级劳动保障部门设立“人力资源办公室”,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30多项政策措施,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善于开拓创新 “莞韶模式”显效

  在开展“双转移”工作中,东莞市与我市结成帮扶城市,双方勇于开拓创新、共同努力,通过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粤府[2005]22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的精神,加强东莞和韶关两地经贸合作,两市政府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探索出效果良好的“莞韶模式”。

  去年8月,东莞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带队,率领东莞市党政代表团到韶关考察指导“双转移”工作,并就共同推进“双转移”和联手打造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签署了《关于重点扶持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框架协议书》。东莞市派出一名处级干部担任莞韶工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同时派出一个团队来协助工作,松山湖高新技术园区与莞韶工业园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韶关参加全省第二批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竞标的关键时刻,东莞派出得力干部参加答辩团队并且有非常出色的发挥,这些做法在全省都是创新的。

  有来有往,去年12月,我市市委书记、市长率我市党政代表团前往东莞市回访,两市领导就共同推进“双转移”战略进行了深入座谈,共同探讨提高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园区的竞争力,加强两市之间政策对接、规划对接、园区对接、产业对接和人才对接,形成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园区的特色与亮点,并就进一步加强两市合作达成许多宝贵共识。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振涛对东莞市给予我市大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希冀双方加强研究与合作,通过进一步的体制创新,提高园区示范作用与竞争力,突出优势产业,把共建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使对接内容更加丰富。

  在两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发建设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09年1-4月园区经济平稳增长,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15.51亿元,同比增长12.88%;完成工业增加值为3.53亿元,同比增长11.18%;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51亿元,同比增长74.9%;引进合同资金6.25亿元,增长104.54%;实际到位资金3.66亿元,同比增长6.54%;实际利用外资1705万美元,同比增长73.45%。

  “双优”成绩 实至名归

  “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对于正处发展转折期的韶关而言,它是围绕“两个关键”,加快科学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抓手。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向新表示,回顾韶关实施“双转移”战略,由于紧紧抓住“两个关键”,做到了既见物、又见人,实现了总量和均量的同步增长。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6%,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0.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1.8%。

  其中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呈现良好势头。据悉,2008年全市落实产业转移项目399个,投资总额88.5亿元,产业转移项目工业总产值55.9亿元,增长44.4%,产业转移工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49.2%,对同期工业增加值和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1.7%和9.8%。2008年全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7个,实际吸收外资1.82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增幅全省排名第二。

  在打造产业载体上取得重要的进展。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均已与珠三角有关地区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产业转移园区的规划总面积达6.66万亩,首期开发面积1.62万亩。其中,3个已认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总面积2.55万亩,已开发面积5118亩。2008年在整合市区范围内的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韶关工业园和曲江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我市与东莞市联手共建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通过竞标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省第二批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5亿元。目前该园区已引进161个项目,其中建成投产131个,正在动工兴建30个。此外,乐昌钟表基地、南雄精细化工基地、乳源氯碱化工基地、始兴制笔研发基地等特色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成效显著,劳动力技能素质明显提高,就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是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全市短期技能培训总量达4.2万人、增长23.7%,其中创业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分别增长156%、131%和26.7%,通过培训,在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得到了较大提高。在本市以外城镇就业的劳动力达21.74万人;比上年增长39.95%,其中,输出到珠三角地区劳动力达17.35万人,同比增长26.55%。在本市城镇就业的韶关籍农村劳动力达15.8万人,同比增长38.78%。与2007年相比,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9.5%;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增加9.9%;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10.1%,在绝对数上二、三产从业人员首次超过一产从业人员。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