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韶关库 > 新闻报道

竹林浩淼瑶山翠

——记立足家乡创业的瑶族青年黄有福

2009-06-23 00:51:31 来源:韶关日报

D95DF83221FFAB78DC41622F26647A50E6FFC6A1953CA829317BF70ACECD36CD972A471A3CFAA552D8A1D4683F33E300F29198C120FEDE71747FB7B58D03310B7E2D76A9B38FA737BFB356CD105BFFCF.jpg

黄有福和他种植的成片麻竹林。

  在曲江区樟市镇南面那座高高的大山下,有一条芦溪瑶族村。那里居住着520多名瑶族同胞,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崇山峻岭之中,生活一直比较贫困。然而,近年来该村有一个叫黄有福的瑶族青年,在大山深处带头创业致富,并带动瑶山村民走致富路。

  从两匹马起家

  芦溪瑶族村是由十来个分散的瑶族自然村落组成,是粤北典型的偏远瑶乡,离镇政府所在地的集市有近20公里,其中山路8公里。这里交通和自然条件相对闭塞,经济发展落后,瑶胞生活一直处于贫困线上。1988年前,芦溪山区没有公路,村民到樟市街购买粮食和日用品以及外卖山货,全靠肩挑背驮,20多公里的路至少也要走4小时,遇到风雨天更是苦不堪言。就在黄有福15岁的时候向亲戚朋友借了点钱,购买了两匹马当起了马夫,开始在瑶乡山区搞运输。就是那两匹并不显眼的马,不单瑶山的特产能运到山下出卖,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把村民购买的物品运回瑶山,大大减轻了村民的负担。几年下来,他自己也积蓄了1万多元,成了当地的富裕户。后来芦溪开通公路后,他就卖掉马匹,先是购买了手扶拖拉机帮人运输,后来又把拖拉机换成了龙马农用汽车,扩大了运输业务,成了山区运输的专业户。附近乡亲都反映,10多年来无论风霜雨雪,哪家有事求助黄有福,他都顺畅出车,哪家有困难,他都主动伸手援助,从不计较个人小利。有时遇到危急的病人,无论是三更半夜他都会随叫随到,将病人送到镇卫生院甚至韶关市区医院,使病人及时得到救治。

  摸着石头过河

  然而,仅靠搞运输的收入是有限的,终究不能实现更大的致富梦。黄有福虽然生在瑶乡、长在瑶乡,但外面的精彩世界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想,要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必须立足当地创业致富。黄有福鼓起了在瑶乡创业的勇气,定下了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从2002年开始,他将多年来积蓄的资金14万多元,全部投入到承包村委会的4片竹林中,并新种了300多亩麻竹,创办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麻竹基地,同时搞起了养殖业,养起了石虫另、白鹇。

  承包山林和搞养殖业,黄有福都没有任何经验,开始时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反复试验和认真对比,黄有福大胆地选择了规模化种植产出价值较高的麻竹,因为麻竹笋每年可收入20批,每批可产出千斤以上,而且山区的竹笋口味好,市场价值可观,只要管理得好,年年往复生长,村民都说这是“剥皮黄金”。迄今,黄有福共种下苗竹近6万棵,面积600多亩,去年单此项收入就达7万多元。

  带领村民致富

  “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管好现有麻竹的基础上,他又在考虑如何把“蛋糕”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既种又养的综合性基地。他与家人商量,再筹措3万元资金,从去年冬天开始,逐步对麻竹基地进行立体化开发,进一步提高综合性经营效益。除管好现有的麻竹,想方设法做好麻竹笋的销售外,还充分利用麻竹基地的山地资源优势建起100至200平方米的鸡舍和养猪场,发展特色养鸡、养猪业。此外,还摸索种植山区适宜的优质茶叶和培植木耳等,并在现有基础上再种上一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梧桐树。

  黄有福虽然在瑶山创业致富上迈开了较大的步伐,但他还不满足。他认为,一人富不是富,只有大家富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瑶山的落后面貌。在村委干部的支持和鼓励下,许多瑶族同胞也因地制宜搞起了种养,一个创业致富的热潮正在芦溪瑶族村掀起。许多村民纷纷向黄有福请教种养的经验,黄有福也总是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热情帮助。最近,黄有福参加了区关工委举办的农村青年创业培训班,从而掌握了更多的技术。如今,黄有福正准备放开手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