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韶关库 > 新闻报道

《韶关在崛起》系列之三“奔康工程”在韶关

1998-07-25 11:58:29 来源:韶关日报

  民以食为天。在初步解决温饱之后,农民还会想什么?——住房。千百年来,韶关的一些农民,祖祖辈辈栖息在低矮、潮湿、阴暗的泥砖房子里。是“奔康工程”使他们迁进了新居,让我们看到了山区农民的崭新风貌

  韶关,“据五岭之口,当百越之中”。千百年来,居住在这里的农户,祖祖辈辈居住的几乎都是伸手可触房檐,白日尚需点灯,墙面发霉的低矮、阴暗、潮湿的泥砖房。有些泥砖房已经居住过两三代人,破旧不堪,抗灾能力很差。

  1993年和1994年两次较大的洪灾,倒塌了一大批泥砖房,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救灾、抗灾工作带来不少困难。泥砖房的改造问题被韶关市领导作为“奔康工程”提上了日程。

  “奔康”关键看住房

  改善农民住房,谈何容易。韶关全市现有农业人口196.4万,农业户38万多户。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造了一些混砖结构楼房。然而,因为大多数农户的经济收入还比较低,其中建红砖瓦房(含钢筋水泥结构楼房)的农户不到9万户,约占总农户的23%左右,77%的农户住的仍是泥砖房。

  这些简陋、陈旧的泥砖房,不仅通风采光条件差,经不起自然灾害的袭击,也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卫生习惯的改善。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韶关市的领导者认识到,改变农民居住条件,不仅是一场“居室革命”,更重要的是引导农民从长期形成的陈规陋习中解脱出来,告别旧的生活习俗,接受新事物,成为开拓新生活的契机,它应该成为农民奔小康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韶关市委和市政府作出决定,从1995年下半年起,用5年时间,把全市农村的泥砖房基本改造成红砖房。

  “好事”是这样办好的

  农房改建,是一件好事,但把好事办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不足,人、财、物怎么解决?韶关市定了一个基本原则,农房改建以“农民投资为主,县镇补助为辅,逐步城乡一体,共同奔康致富”。

  先说“财”。改建房屋要花钱。韶关各市县采取了多种措施,政府给予适当扶持。如曲江县为了改变有新房无新村的状况,决定建示范村,并对集中建新村的农户,每户补助2000元,镇政府每户补助1000元。南雄市的澜河镇则采取“一补贴、二优先、三统一”的优惠政策,即每建一套红砖房,镇补助1500元;优先安排建房的木材和优先批建房地皮;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施工。钢筋、水泥、红砖按市价统一供应,免收运输费。算下来每户得实惠8000多元,因此农民建房积极性空前高涨。

  再说“物”。改建房屋要用料,除去部分用钱买之外,韶关市动员群众想方设法自己解决。建房用砖量特别大,他们鼓励群众就地办土窑烧红砖。在仁化县,有些山区乡镇一直说当地泥土不能烧砖,也从没有人烧过砖。为此,县里从外地请人实地考察,在外地师傅的指导下,如今已经办起砖厂36个,可年产5760万块红砖。鼓励农民自己烧砖,使建房投入减少一半左右。此外,仁化县和镇两级还拿出3万吨水泥用于农房改建。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后说“人”。改建房屋要用人力,韶关市在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自己动手的同时,掀起了亲帮亲、邻帮邻活动,使一些长期不来往或来往很少的亲戚、邻里,通过相互建房,密切了关系,和睦了社会。一些部门和单位还动员职工和干部捐款,帮助与自己挂钩地方的农民建房。仅曲江县135个单位,就合计捐款近50万元。

  此外,韶关还千方百计地减少农民建房支出。各地采取免收规划费、图纸设计费、报建费、质检费等办法,尽可能地减轻农民建房负担,大大加快了“奔康工程”的进程。

  从1995年下半年至今,韶关全市新建奔康房16.47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8%,超过了45年来所建红砖瓦房的总和。1997年2月,广东省委办公厅根据省委负责同志的意见,在有关文件上批转了韶关实施奔康达标的经验,对韶关农村奔康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韶关的山乡变了

  伴随着“奔康工程”的实施,韶关的山乡变了,一栋栋红砖瓦房建起来了,一个个集镇化的村庄点缀在绿水青山之中。农民们乐了:这样才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子。

  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得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走在两边绿化的村中道路上,坐在农民窗明几净的房子里,看着儿童们顽皮活泼的身影,听着家庭主妇介绍自己家生活的变化,我们也不禁为他们感到高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农村的作用得到了最实在的诠释。

  当地的同志介绍说,韶关的农房改建,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在建材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农民建房购建材不仅少花了钱,也扩大了市场需求,对自己、对国家都有利。二是建房需要的钱只有努力发展生产才能解决,从而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开阔了农民的眼界,使大家感受到了政府的关心和团结协作的力量。四是改进了农民的生活方式……

  在实施“奔康工程”中,韶关市在处理农房改建与文明新村建设统一问题,建新房与拆旧房退房还田问题,选择荒地、坡地建房与节约耕地问题,农房改建与发展集市贸易问题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探索,积累了经验。

  安居与乐业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实施“奔康工程”凝聚了人心,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97年韶关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978元,实现了3年翻番,顺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韶关并不满足,如今又提出了今后3年的奋斗目标,即农村人均纯收入4500元;70%以上农户住上以楼房为主的小康房;90%的农户拥有电视机;100%的管理区开通程控电话……为保障上述目标的实现,韶关制订了发展特色经济,推动从“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的步伐。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