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大事记

百载商埠汕头:蓝色经济新崛起

2011-01-14 来源: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

汕头这座素有“百载商埠,海滨邹鲁”美誉的城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南海之滨。自1860年开埠以来,历经岁月洗礼,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六个经济特区之一、沿海开放城市、著名侨乡和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

自然条件上,汕头拥有海岸线289公里,领海基线内海域面积2700多平方公里;港口资源上,汕头港是国家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广东省五大枢纽港之一,也是广东省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适宜建港的港口岸线有69公里,拥有一批自然水深大、泥沙回淤轻微、掩护条件好的优良岸线,已建500吨级以上泊位8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8个),目前已开通22条国内外集装箱航线,是广东省首个开通对台海上货运和包船旅游直航的港口。

海洋资源上,汕头海域宽阔,10米等深线内浅海滩涂可利用面积46万多亩,是发展高效、绿色水产品养殖业的理想区域;海区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近海有鱼虾贝藻类五百多种。拥有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国家生态岛——南澳岛,“海、史、山、庙”特色旅游资源是汕头滨海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汕头的海洋经济发展得到国家、省的大力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汕考察时指出:“粤东、汕头美好的未来可以期许,潮汕地区的辉煌可以再造。”

汕头以发展大港口为核心,大力发展以临港型工业为代表的依存产业,通过铁路、公路、航空等立体交通网络巩固和拓展粤东、闽粤赣协作区、京九铁路和沿海铁路沿线等经济腹地,强化汕头市作为闽粤赣经济圈主要区域性中心城市、粤东中心城市和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的地位。

建设中的三大经济带是汕头从港口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空间载体。东部城市经济带以河口整治为切入点,以海堤建设为重点,结合防灾减灾工程,堤路结合,建设百年一遇的防洪大堤、高标准的市政大道。堤围内开发利用滩涂近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金融、贸易、物流、商务、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和高尚住宅区,建成汕头新的城市中央商务区,争取2011年建成海湾大桥至莱芜16公里长的防洪大堤和城市生态海滨景观带,实现城市形态由内海湾型向具有内外海湾特色的滨海城市转变。工业经济带以天然深水港湾广澳深水港和海门深水港为依托,重点发展以重化工产业为龙头的石油化学、电力、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海洋产业、物流产业等产业,提升工业聚集辐射功能,做大做强临港工业经济。

开阔的海洋,承载着汕头人经济大发展的憧憬,如今的汕头港,远航轮船穿梭往来,码头物流货如轮转,汕头正围绕建设现代化滨海工业新城的目标,全力加快打造东南沿海现代化亿吨深水大港,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实现蓝色经济的新崛起。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