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典型人物

促进中加友好 服务潮商发展

访加拿大潮商会执行会长、加拿大温哥华潮州同乡会常务副会长郑焕明

2021-06-03 17:08:29 来源:《潮商》杂志

  2012年9月29日,加拿大潮商会联同加拿大温哥华潮州同乡会及卑诗省潮州会馆在温哥华市隆重举办“潮人日”周年庆典活动。当晚超过千名潮人出席联欢会,其中包括加拿大国会议员、联邦长者事务国务部长黄陈小萍女士,加拿大卑诗省省长简慧芝女士,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刘菲女士,温哥华市长罗品信先生,汕头市市长郑人豪先生,列治文市长马保定先生等嘉宾,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潮人社团和潮商代表。

  加拿大潮商会成功举办“潮人日”周年庆典活动,同时促成“汕头-温哥华经贸合作恳谈会”。汕头市市长郑人豪先生率领的经贸访问团,与温哥华市市长罗品信先生等进行友好交流,为双方往后的经贸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据悉,目前约有3万多潮汕人活跃于加拿大温哥华地区,他们努力工作,回馈社会,从中涌现出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和社会精英。加拿大潮商会的成立,不仅在促进中加两国经贸合作上发挥重要作用,更为当地潮商的联合与发展、扩大潮商的世界影响力作出积极贡献。

  近日,《潮商》记者采访了加拿大潮商会创会会董之一,担任加拿大潮商会执行会长、加拿大温哥华潮州同乡会常务副会长的郑焕明先生。这位从潮汕地区走向加拿大的年轻潮商,是正在崛起的新一代潮商的缩影:长年远离家乡在外打拼,潮人勤劳刻苦、精诚团结的优良传统,高瞻远瞩、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在他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潮商》:请郑会长谈谈个人的成长及创业经历。

  郑焕明:我出生于一个普通职工家庭,是土生土长的潮汕人。作为家中长男,自小就产生肩负家庭担子的责任感,立志做出一番事业。1981年,汕头成为中国5个经济特区之一,随后贸易往来频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客前来进货。在良好的商业氛围,强大的家庭责任感的驱动下,我踏出家门进入社会,融入改革开发的前沿阵地。从商20多年,先后创立了香港明新鞋业发展公司、广州市金明新鞋业有限公司、香港CD国际有限公司、意大利ALLAGRANDE公司、广州市意鼎皮具有限公司、广州市华域商贸有限公司。

  早于上世纪90年代,我便经常来往于意大利,从事鞋贸生意,随后从意大利取得Chrisdien Deny品牌中国代理权。1996年,成立香港CD国际有限公司,着重开拓Chrisdien Deny品牌远东市场。

  在取得Chrisdien Deny品牌代理权后,经过两年市场分析、产品定位、发展规划后,1998年,在大连麦凯乐商厦开设第一个Chrisdien Deny品牌皮鞋销售店,随后品牌不断壮大发展,成为国内高端皮鞋品牌的领导者。男士高级皮鞋以正装、商务为主。2002年,开始引进女士女鞋,女士皮鞋以高贵、典雅的知性类型为主。目前皮鞋销售店已经超过400个。2007年,成立广州市意鼎皮具有限公司,引进高端皮具系列,皮具以男士正装、商务为主,上市后得到良好市场反应,目前在全国各高档商场设立100多个销售店。

  Chrisdien Deny品牌目前在国内有三条产品线,包括男士皮鞋、女士皮鞋、皮具,产品均走高端路线。Chrisdien Deny品牌在中国能够享有广泛的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三大主要原因:一是卓越设计团队及设计能力,确保产品的原创性。我们的设计团队由经验丰富的意大利设计师组成,严格按照人体工程学与美学相结合的理念设计,促使每一款产品都适合中国人;每一季度新品都有新的突破,区别于其它品牌,引领潮流。二是产品质量上乘。每张皮料都经过严格筛选,选用上等材质;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与传统手工完美结合的方式制造;每件出库的产品都经过严格检测,保证产品质量。三是与优质代理商合作和完善的品牌管理制度。我公司在选择代理商方面有严格要求,代理商并不是单纯的资金投资,还需要有专业的管理来支持。如此强强联合之后产生良好的正能量,促使品牌进一步发展。凭借这三方面的优势,Chrisdien Deny品牌系列皮鞋皮具在中国大陆地区各高档商场已设立500多个销售店。

  《潮商》:您作为加拿大潮商会主要发起人和温哥华潮州同乡会的重要成员,请您谈谈加拿大当地潮人和潮商的概况,以及这两个加拿大潮人社团成立的初衷及意义。

  郑焕明:我移居加拿大后,由于热心公益事业,得到温哥华潮州同乡会同仁的信任,被选为常务副会长。同时,积极推动加拿大潮商会的成立,并成为加拿大潮商会的创会会董之一和执行会长。我是土生土长的潮汕人,对家乡的文化以及乡亲们有着本能的热爱。在异国他乡加入潮汕族群大家庭使我找到归属感、责任感,及身在其中的荣誉感。我非常希望通过加入这两个潮人社团,在组织中尽力为大家办实事。

  加拿大温哥华潮州同乡会成立于1987年。是加拿大最早成立的潮人社团,由旅居于加拿大温哥华各界潮籍人士自愿组成。旨在开展与海内外潮人及潮团的联谊工作。敦睦乡谊,共谋发展。搭建中加贸易的平台与中西文化的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多作贡献。同乡会历经各界会长的辛勤耕耘,会务蒸蒸日上,现有会员近千人。会员遍布加拿大各个行业,有医生、会计师、律师、房屋经纪、地产商及各种商贸等。在林少毅会长等同仁的不懈努力下,得到了加拿大联邦政府、BC省政府和温哥华市政府等的多次嘉奖,并十分荣幸地获取温哥华市政府颁发的每年9月10日为加拿大“潮汕人纪念日”证书。这是全加拿大潮人的荣誉,也是全加拿大绝无仅有的殊荣。

  加拿大潮商会成立于2012年1月28日,由林少毅、蔡光、冯汝洁、方俊洪、周伟茂、周伟亮与我等多位同仁共同创立。加拿大国土面积排行世界第二,人口密度小,是一个具有高科技产业发达且能源与资源充足的发达国家,尤其是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国家以出口为主,对外经济依存度高;而中国作为最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近三十年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对高科技产业更是极力推进。加拿大与中国在经济上有很大的互补性,在未来有很大的合作发展空间,但是需要搭建一座沟通双方的桥梁。这样,具有促进两国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加拿大潮商会应运而生。此外,目前在加拿大生活的潮汕同胞,很多都是成功商人,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加拿大潮商会的成立,使会员们优势互补,共谋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为祖国的发展、个人的事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加拿大潮商会成立庆典当天,由联邦长者事务国务部长黄陈小萍博士代表加拿大总理哈珀到场宣读贺词。出席晚会嘉宾包括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梅建平参赞、加拿大移民部长康尼、列治文市长马保定,以及各社团侨领、潮籍乡亲,超过600人。

  加拿大潮商会成立后,联同加拿大温哥华潮州同乡会及卑诗省潮州会馆,于2012年9月29日在温哥华举行了“潮人日”周年庆典活动。其中,汕头市市长郑人豪先生高度赞扬了生活在加拿大的潮商年富力强,在推动文化、经济、环保等领域合作所作的贡献。展望未来,加拿大潮商会将会在推动中加两国合作、推进潮商回乡投资、构建更多经济合作平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在规划好公司发展蓝图同时,致力于促进中加两国经贸合作,搭建中国地区与加拿大区域合作桥梁,作为潮汕人为家乡发展尽点绵薄之力。

  《潮商》:潮商外出创业十分艰辛不易,您作为加拿大潮商的杰出代表,请您谈谈成功潮商身上应具备怎样的精神与特性?新一代潮商若想获得更好发展,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郑焕明:潮商遍布全世界,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人,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有活力、影响力和生命力的商帮之一。经过祖祖辈辈沉积下来的智慧,成功潮商具备着开拓冒险、勤劳刻苦、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开拓冒险,勇于尝试,敢于吃第一只螃蟹,正是因为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使潮商走出三面环山,南面向海的潮汕地区,走向世界每一个有商机的地方。

  勤劳刻苦,是每一个成功潮商的闪光点。潮商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往往都是白手起家,劳过筋骨,苦过心智。“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的话语深入每个潮商。离开乡土,走南闯北踏上异国他乡,在毫无根叶的地方拼出一片森林。

  自强不息,百褶不服。潮商有着强烈的创业欲望及远大目标,从小企业发展到大公司、上市公司,勇当领头羊。遇到困难永不言败,深信风雨过后见彩虹。

  对于新一代的潮商来说,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努力方向:第一,秉承和学习。继承老一辈潮商的精神。俗话说,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认为,“巨人”就是祖辈们世代形成的潮商精神。奋斗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无数个平凡日子聚集起来才能形成辉煌。奋斗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更新管理观念,提高技能,不断创新,使自身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圣人孔子曾说“朝闻道,夕可死矣”,圣人尚如此,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呢。第二,携手合作,共谋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单兵作战的时代已经过去,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才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加拿大潮商会也是意识到这一点,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有志于进一步发展的潮商联合起来,共创商机。

  后记:

  据了解,郑焕明先生出生在信奉基督教的家庭,自小接受基督教文化熏陶,长大后成为一名热心于公益慈善的基督教徒。在基督教的大家庭中,郑焕明先生帮助贫困弟兄们渡过难关,扶老爱幼。还曾经对香港何文田潮语浸信会、河南省商丘市基督教会、汕头市潮南区峡山基督教会等捐资助困。

  郑焕明先生身为加拿大温哥华潮州同乡会的一员,关爱乡梓,心胸阔达,多次向同乡会捐资,合计人民币将近一百万元。

  作为一名企业家,所有的财富来自于社会,当社会有难的时候,郑焕明先生义不容辞地站出来。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郑焕明先生个人及公司捐款捐物近300万元,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

  郑焕明先生在基督教中是一名基督教徒,在加拿大潮商会中是一名执行会长,在劳动者中是一名商人,汇总在社会大家庭中,是一位乐善好施、奉献社会的慈善家,为社会传递慈善正能量增添一份力量。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