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典型人物

源自潮汕 盛于大马

访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主席吴源盛先生

2021-06-11 08:52:18 来源:《潮商》杂志

  2013年2月19日上午,广东省汕头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开幕,来自汕头市各党派和人民团体、各界别和港澳地区的近400名政协委员齐聚一堂,为推动汕头市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借此机会,《潮商》记者专程采访到了出席会议的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主席吴源盛先生。

  吴源盛,祖籍广东普宁,大学主修机械工程,毕业以后从事五金、建材批发的销售员,后来在一家公司当了5年经理,之后开始创办自己的企业,现任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主席、马来西亚森源机构集团董事总经理。

  不服输的个性与信誉为先的理念是其成功的关键

  吴源盛先生虽然已是属于第三代海外潮人,但吴源盛以一口极为标准的潮汕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吴源盛为我们讲起他的创业经历,他说他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当年他在创业的初期,坚持不用家里人的帮助,当时他自己拥有一部汽车,所以准备把车子卖掉,将卖车的钱作为做生意的本钱,但也就在这个时候车被偷了,瞬时间他变成得一无所有,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也许就是自己不服输的个性与坚定的信念帮了他,他先是在银行借贷了6000多元,购买了一部移动电话,虽然花掉大部分资金,但因此有了联系做生意的便捷工具,与此同时,做生意还需开设商业户口,在马来西亚,开设商业户口需要1000元,为此,他又跟朋友借了一点钱,开设户头后又再与银行借钱还给了这位朋友。他说,到最后他自己身上就只剩下五六百元,他也是凭着剩余的这点钱,闯入了商海。

  万事开头难这点是肯定的,刚开始,他没有自己的办事处,是一位朋友借给了他一个办事处,而且不收租金,只收取一点电费,其实也只是一个小阁楼,阁楼里面除了一张桌子跟一张椅子外什么都没有,所以他只能回家跟母亲借来两张椅子,由于没有本事去聘请工作人员,所以早上自己出去外面做生意,晚上去应酬,回来之后还要处理文件,再加上他自己本身不会打字,所以打字也比较辛苦,常常是打一个错一个,每次都要干到大半夜,他说到,那个时候事无大小都要亲力亲为的,加上那个时候也年轻,胃口比较好,那些小袋装的方便面他一次能吃3袋,但为了节省,所以他一天一顿就只吃一袋,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开始从事五金批发生意,慢慢的生意就上了轨道,所以他扩大了经营范围,涉足了包括五金贸易、物业发展、建筑、水泥、海鲜批发等等行业,这些同时也是他目前主要的生意。

  采访中,吴源盛常常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来鼓励自己,他认为有些时候得到也未必是件好事,失去也未必是坏事,年轻人不必在一件事情上过多计较得与失,如果一个人能够努力工作、虚心学习,他相信这个人的努力终有一天一定会有所收获,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是现在的年轻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的充裕,大都吃不了苦,他个人认为,年轻时多苦一点,就能多学到一点的东西,他自己的创业经历就是很好的诠释,很多事情理论和实践完全是两码事,你要认真的去做,才能尝试到最困难的地方,当你做某件事情而碰壁时,下次你就会“吃一堑,长一智”,这样才能够从失败当中吸取经验教训。

  吴源盛说,现在回想起来,他的发展跟他本身那种不服输的个性是有关,他创业的时候,坚决不要家里人的帮助,这其实是受到他父亲从小对他们那种传统教育的影响,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他父亲这一辈子都强调“做人一定要有信用”,有了信用才能做大生意,所以一直到今天,他们兄弟姐妹都相当注重“信用”这两个字。他坦言,他父亲留给他们的那种教诲、那种观念是非常有用的,同时他父亲也给他们树立一个好榜样,他的那种刻苦耐劳、讲信用的精神使他们受用终生。

  正是由于这种信念,他的企业才能越做越大,除了投资房地产以外,还涉及五金贸易、建材、水泥砖厂,建材批发等,在澳大利亚还有海鲜批发生意。吴源盛说,从他开始做生意时,就很讲究信用,所以那时很多厂家都帮他,在那个时候他们做的建材涉及的资金数目是相当大的,正是由于良好的信誉,他的公司的信用累积度从最早的1万元提高到了后来的500万。

  社团的历练助其成长

  吴源盛回忆到,在他十五六岁的时候,潮州会馆有一支乒乓球队,他从十来岁就去那里打乒乓球,到了后来求学回来后,就进入会馆的青年团,那时他才21岁,到了25岁时他就已是青年团的团长了,28岁时当了总务、秘书长,1995年时他已经是马潮联青的总团长,那时的他才36岁,也是最年轻的总团长,最后41岁时就当选马来西亚霹雳韩江公会的会长,是公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青年团长、最年轻的秘书长、最年轻的会长。他笑称,他是从草根阶层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吴源盛说,他很不认同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参加乡团的思想,他觉得这是因为他们的认识有了误区,他认为潮汕人为什么在外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抱团发展、很团结,参加社团之后,你会得到很多机会去接触我们家乡人,这样可以加强你自己的人脉。在这点上他是有一些感触的,比如他自己在生意转型的时候,接触了很多潮汕老板,对方只要一听说是潮汕人,他们都会热情接待你,他的第一个工程是建了20间房子,这个机会其实也是一位潮汕前辈给他的。应当说,他能从五金建材转型到建筑,然后再转型到做开发,其实都是家乡人帮了他。所以他认为,年轻人参加社团是能够得到不少机会的,人脉关系会拓展得很宽,尤其是潮汕人,因为潮汕人很团结也能彼此互相照顾,因此他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海外潮籍年轻人能够参与到社团当中来,他觉得工作和生活在马来西亚的潮籍年轻一代其实是有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的,因为他们有一个马潮联会这样的组织。他说,像他这样20多岁就成为一名董事、25岁就成为青年团团长,这一切其实都是前辈们的栽培,给他锻炼的机会,这充分体现了马来西亚的潮籍前辈很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在谈到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时,吴源盛特别强调教育,他说到在马来西亚的潮州人非常注重教育,整个马来西亚,潮汕人办的学校就有32间,总会和每个属会都设立有奖学金和贷学金,如果马来西亚的潮人子弟在求学或者面临困境需要帮助时,就会有资金去资助他们,这也是马来西亚的潮汕人一直以来为教育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他们也鼓励每一个会馆都学潮语、讲潮语、推广潮语,在前年举办第16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时候,他们特地跟汕头的电视台交流,编辑出一个光碟来用于推广潮汕话,这方面他们一直在努力,但毕竟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吴源盛说,如今越来越多海外年轻一代的潮人都已经忘却了潮汕话这个本源,这显然非常不利于年轻一代潮人对于家乡感情的培养和团结合作精神的建立,所以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

  为成功举办第十六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倍感欣慰

  2011年11月2日,第十六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开幕式在马来西亚云顶云星剧场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73个潮团共35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这再次证明了全球潮人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吴源盛说,这次年会是马来西亚第二次主办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他们通过了这次会议推动了我们潮汕文化、中华文化的弘扬及传播,他作为年会筹委会的主席,跑遍了中国内地多个城市,拜访了泰国、香港、广东、汕头、汕尾、揭阳、潮州等地,因为在马来西亚举办活动跟国内情况不同,在国内举办活动,可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在马来西亚他们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得到了很多马来西亚潮籍企业家的支持,很多潮人也都踊跃捐款,因为潮人很团结,可以得到他们热诚、热情的支持和鼓励,对他来说,虽然辛苦,但是也是值得的,同时也感到相当的欣慰。

  吴源盛说到,他着手筹备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时,年会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同时也一步一步在成长,年会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在那届年会上,关于国际潮商经合组织的话题,成为最热点的话题之一,当时除了会议以外,他们还特地安排几个讲座,由几位成功的企业家来参与对话,同时还安排了马来西亚的商品展览等活动,在艺术表演方面,他们呈现给来自世界各地乡亲的是具有浓郁马来西亚特色的潮汕文化节目,他说,因为潮汕人几百年前就来到马来西亚,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了具有马来西亚特色的潮汕文化,所以当时他们决定要将开幕式办得有意义、有特色。在开幕典礼上,他们根据潮汕的祖先漂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拓荒,一代一代传承和发展经历,一直到他们这一代人,编辑出一个历史影片,体现出整个马来西亚潮人历史的演变,使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乡亲倍受感动、热泪盈眶,也使他们深深体会到祖辈漂洋过海讨生活的九死一生和无比艰辛,更让他们感受到海外的潮人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和地位是来之不易的。

  在采访的最后,吴源盛先生表示,他们这些海外的潮籍乡亲无论到哪里发展,依然眷恋祖国,心怀家乡,虽然他自己已是第三代潮人,但对家乡的感情依然十分深厚,对于家乡的招商引资项目,他们无论生意多忙都好,也一定会抽出时间回来,他希望家乡政府能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创造良好的投资氛围,落实好各个项目,使家乡经济更上一层楼,他认为汕头与马来西亚在农业、林业和经济贸易等多方面均有很强的互补性,他回去后一定会介绍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到汕头投资发展。


作者:彭涛 罗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