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典型人物

姚勇:乐做中老友谊使者,为华侨试验区建设牵线搭桥

2021-06-13 08:39:54 来源:《潮商》杂志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并对华侨试验区建设予以有力支持。对此,老挝中国商会副会长、老挝吉达蓬集团公司总经理姚勇先生特地来电,对此深表欣喜和支持,并认为国务院的这一举措将为汕头发展带来无限的机遇。姚勇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能为联结海外华侨、为华侨回报家乡提供一个平台,把海外华侨的力量在家乡凝聚起来,国务院批复中具体提到的“大力发展跨境金融、商务会展、资源能源交易等产业”、“进一步研究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等内容,会增强世界各地投资者的信心,吸引他们到汕头来投资兴业。作为老挝中国商会副会长、中国汕头市海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姚勇表示接下来将组织更多的老挝当地潮商“常回家看看”,积极寻求与华侨试验区的项目对接和合作商机;同时他也十分乐意为有志前往老挝创业的潮汕家乡乡亲“穿针引线”,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讯和力所能及的帮助。

  2014年盛夏,韩山师范学院81届中文专业的校友,欣喜迎来了毕业30年后的首次同学聚会。岁月见证了成长,更沉淀了友谊,分布于各个地区、各行各业的校友,纷纷赶赴母校参加聚会,其中更有一位从老挝远道而来的校友——他,就是老挝中国商会副会长、老挝吉达蓬集团公司总经理、老挝新锐潮商姚勇先生。

  在此期间,记者对姚勇先生进行了专访,了解其传奇人生经历,以及新一代潮商在海外创业的拼搏与艰辛。

  老挝新潮商的风采

  老挝,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北邻中国,南接柬埔寨,东界越南,西连泰国、缅甸,人口总数约677万人,华侨华人约3万多人,气候条件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量金、铜、锡、铅、钾、铁等矿藏。如今,从国内到老挝的交通条件已十分便利,当乘坐从广州、昆明、桂林等航班的飞机抵达湄公河中游的河谷平原上空,从飞机窗口俯览老挝首都万象,映入眼帘的是盏盏灯光隐藏在整片郁郁葱葱的丛林灌木之中,整座城市仿佛被森林所覆盖,这里盛产柚木、酸枝木、花梨木等名贵木材,有“檀木之城”的美誉。

  在万象湄公河畔,有一座大型豪华的湄公河畔地标酒店十分引人瞩目,这是老挝最具成就的新潮商姚宾、姚勇兄弟创办的集团公司——老挝吉达蓬集团公司旗下的产业之一,已经成为老挝当地最具影响力的酒店。

  成立于2005年的老挝吉达蓬集团公司,是综合工程建筑、工程监理、地产运作、房产开发、金融投资、酒店投资、旅游服务、商务咨询、项目代理、红木加工、农业开发等商业化运营发展的股份制公司,现在成长为老挝国内最具综合实力的企业之一。

  祖籍汕头潮阳的姚勇先生,毕业于韩山师范学院中文专业。2002年,姚勇在弟弟姚宾的建议下,决定前往老挝创业。初到陌生国度,面临重重困难,为了更快适应当地环境,姚勇只要一有空,就找当地人聊天,并细心记录下每个字词的发音和含义,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老挝语;当地许多稀奇古怪、闻所未闻的饮食让不少外籍人士“望而止步”,姚勇却能逐步适应,进一步融入当地水土;在高达40多度的气候条件下,他骑着摩托车开展业务,汗流浃背也毫不在意……

  当时,尽管已进入21世纪,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老挝却还是一个较为闭塞的农业国家,交通不便,通讯落后,各种生活设施缺乏。“一箱货物从香港出发,要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时间才能走到万象,在生产能力落后的当地,运输还得依靠马车、牛车甚至人力来完成,所以就连一些日常用品也十分稀缺,连一把塑料扫帚都找不到……”,姚勇谈起初到老挝时面临的境况,仍然感慨万分,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看到了这个国家巨大的发展空间,于是着手在当地从事贸易活动,把国内的特别是潮汕地区、珠三角地区的产品出口到老挝。物美价廉的国货在老挝十分热销,广受当地民众的欢迎。不久,姚勇还促成了科龙空调的第一单海外出口,在不断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他的事业发展也蓬勃向上,不断拓宽事业版图,在建筑业、酒店业、工业、农业等多个行业均有建树。

  2005年,姚勇和弟弟姚宾创办的老挝吉达蓬集团公司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长为老挝国内最具综合实力的企业之一,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四大版块:建筑业、酒店旅游业、房地产开发及投资商务咨询服务。建筑业方面,从2000年起,吉达蓬开始为住宅、商务大楼、机场等提供建筑及维修服务。酒店旅游业方面,从2012年成功收购老挝万象五星级东昌酒店并建成一座大型豪华酒店“湄公河畔地标酒店”,同年收购老挝最大的高尔夫球场琅勃拉邦高尔夫球俱乐部。房地产开发从2010年与多家大型国际企业合作开发老挝房地产项目,代表项目有“万象新世界”、“亚欧峰会首脑别墅”、“万象中心”等。姚勇真诚表示,将来吉达蓬公司的发展速度将与日俱增,集团公司将注入更多的资金并拓展更多的业务领域与更多的中国大型企业进行合资及项目合作,合作项目将致力于老挝的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吉达蓬公司的系统规范及全面集团化。

  构架中老友谊桥梁

  姚勇先生介绍,中国和老挝自古以来就保持着良好的文化及外交关系,在首都万象所在的湄公河旁,距离主席府不到100米的地方,就有华人特色文化建筑——妈祖庙。此外,老挝也是东南亚地区中从未中断华文教育的一个国家,华文学校在当地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学生数量不仅位居所有学校的首位,很多领导人还把子女送到华文学校就读。这些,都充分体现出老挝对华人的友好、宽容和尊重。对于前往当地投资创业的华人,无论从投资的范围、行业或大小,老挝政府总是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政策支持,为投资者营造一个安全、安心的投资环境。

  在老挝的3万多华人华侨中,潮汕人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姚勇告诉我们,在老挝华侨创立的社会民工组织——老挝万象中华理事会中,潮汕人数量就占七成,潮汕话几乎成了理事会中的“官方语言”,在日常的会务中,大家不使用普通话也可以用潮汕话进行交流。

  2005年11月,老挝中国商会获老挝外交部批准成立,为当地发展作出贡献的姚勇先生,当选为老挝中国商会副会长,同老挝人民一起,为中老经贸坚实发展,为中老企业互利共赢,为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共同努力;充分发挥老挝中国商会的桥梁作用,秉持中华民族勤奋努力、和睦相处、乐善好施等优秀传统,加强与会员单位、老挝政府和中国驻老挝使馆的沟通联系,指导会员单位遵守法律法规,尊重老挝风俗习惯,守法经营,回报社会。

  姚勇谈到,中老双方贸易合作频繁,上世纪90年代,华商就开始赴老投资办厂,投资领域涉及水电、矿产开发、服务贸易、建材、种植养殖、药品生产等,其中不少人取得不俗成绩,也有部分人因无法适应环境、无法坚持等原因而中途退出。对此,姚勇认为,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是不少在老挝华商遭遇的“拦路虎”,然而只要有信心、有恒心,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成功属于那些有实力,并且有持力和定力的人”。与此同时,姚勇也提醒投资者需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如今老挝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也有大幅度提升,玻璃、瓷砖、彩电、空调、轿车等产品已进入千家万户,中国商家需及时了解当地的行业动向,避免形成中国同胞之间的恶性竞争。

  作为在老挝投资发展的潮商,姚勇时刻提醒自己,永远要记住自己是华人,自己的根在中国,自己在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人、代表着潮汕人,一定要奉公守法,向世人展示中国人的良好精神风貌,更要懂得感恩和回馈,“在发展事业的同时,保护好当地的资源,造福于当地社会,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是一种充实,也是一种再创新发展的机遇。”

  姚勇、姚宾兄弟都认为,吉达蓬集团公司是在老挝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因此他们在自身快速前进的同时真诚回报社会,慷慨捐赠公益金帮助建设老挝公益慈善事业,捐助福德庙、永珍善堂等华侨华人文化和慈善机构,赞助老挝国家体育运动项目和资助学校教育以及积极参与救灾行动。

  对于姚勇、姚宾在老挝的贡献,有关政要、学者都对他们作了评价。老挝副总理宋沙瓦阁下认为,姚勇、姚宾是“中老两国的民间大使,传播友谊的使者。” 老挝中华理事会会员及当地华人华侨评价,他们是“老挝最慷慨、最热衷慈善事业的富人。”

  心系家乡建设发展

  姚勇先生此次不辞路途遥远,偕同太太一起回乡参加30周年的大学同学聚会,熟悉的人与景勾起了他对往事的美好回忆:30多年前,姚勇与同是潮汕人的太太林琅结识于韩师,才华横溢的他热爱文学和音乐,是校园乐队中的小号手,而美丽娴静的太太同样精通小提琴,弹得一手好钢琴,才子佳人走到一起,羡煞旁人,这段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也在校园中传为佳话。“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虽然远离祖国在异国他乡创业,姚勇却始终对生养他的故乡魂牵梦萦,挂念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心系着潮汕地区的发展。此次参加同学聚会,姚勇顺道前往汕头拜访大学校友、现任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副社长、《汕头特区晚报》总编辑蔡谦,就家乡建设发展等各方面情况与蔡总编进行交流探讨。在办公室里,目睹蔡谦学长所创作的诗画文学作品,喜爱诗词歌赋的姚勇也现场作诗一首,表达对家乡、老友的真挚情感。

  2013年11月,第五届粤东侨博会在汕头召开,老挝中国商会副会长、老挝吉达蓬集团公司总经理姚勇先生和中国侨联海外委员的弟弟姚宾先生回到家乡参加盛会,并接受汕头市海外交流协会聘为名誉会长的荣誉。汕头近年来的变化发展,从城市布局到战略决策,让兄弟俩深受鼓舞。姚勇、姚宾兄弟都表示,在未来事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能回到祖国、回到家乡来投资,为祖国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对根的回报略尽绵薄之力,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正如歌中所唱“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作者:张丽纯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