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南粤一位叫卢媚娘的心灵手巧的少女,在一幅一尺左右的白绢上绣出了七卷《法华经》,唐顺宗誉其绣工之精巧,称之为“神姑”。从此,潮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息绵延,传承千年。
今年春天,在知名演员吴奇隆和刘诗诗的“世纪婚礼”上,刘诗诗美轮美奂的中式礼服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而其所采用的工艺,正是潮汕独特的刺绣手艺——潮绣,消息传出,让多少潮汕人为之骄傲!
在中国四大名绣中,潮绣是中国刺绣艺术的一朵奇葩,独具浓郁的地方特色,以金碧辉煌和立体垫高独树一帜。2006年5月20日,古老而神秘的潮绣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淬炼,被国务院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家家摆绣框,户户有绣娘”,一支绣花针,养活千万潮汕人。潮汕人的祖祖辈辈,就凭着这一根绣花针“绣活”了一家人的生计,点亮了一段段艰苦岁月。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当时间的车轮驶入新世纪,古老的潮汕平原上,关于潮绣的“传奇”,又有了动人的续写:有一位年轻有为的潮绣文化产业掌门人,高擎中华文化之旗,以弘扬光大中国非遗文化、传承推动潮绣艺术为己任,携带他创办的“圣地亚”及其惊艳世界的“潮绣”走出国门,登陆澳洲APX亚太证券交易所,敲响中国非遗文化海外第一股上市成功的钟声,使潮绣这门潮汕传统刺绣艺术,在海外大放光彩。他,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潮籍企业家姚瞻武先生。
与潮绣结缘:执着追梦艰苦创业
谈起自己创业路上取得的成功,姚瞻武很感谢有党的好政策,他的潮绣文化发掘之路,正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春潮起步的。
姚家几代经商,在姚瞻武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时常向他提起,解放前家里在汕头开设了一个经营日用品的商铺,爷爷每次要去上海进货,都要在海上漂泊半月,音信全无,生死未卜,一家人每天都在奶奶带领下去海边港口望眼欲穿地苦等。而他与潮绣结下不解之缘,却还得从自己的母亲说起,母亲在汕头绣衣厂上班,上小学的姚瞻武放学后就到母亲的工厂玩耍,从小就对潮绣耳濡目染,加之姑母也是这家企业的板样工,小瞻武得以经常去看打样品,对绣花、抽纱、服装幼年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母亲是他热爱潮绣的启蒙者;而从商的爷爷和父亲,则将可贵的经商“基因”“遗传”给他,是他走市场化之路的领路人。
姚瞻武读高中时,担任百货公司主任的父亲经常外出采购,后下海经商。受父亲的影响和带动,17岁的姚瞻武也开始步入商海。他利用暑假跟随父亲去福建晋江考察皮具市场,当时,他们把进货的钱捆绑在身上。昏昏沉沉乘坐一夜汽车,下车后吃一碗云吞,便在车站广场蹲到天亮,而后乘坐单车一家一家跑工厂,进货后亲自装车又押车连夜返回。年少的姚瞻武开始品味到创业的艰辛,这样的经历,也磨练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长大成人的姚瞻武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要将自己挚爱的潮绣文化发扬光大,必须要有经济基础作支撑。高中毕业后,他不顾望子成龙、一心希望他考大学的父亲阻拦,用自己多年积蓄的800元零用钱,于1986年在汕头中山市场开办了一间小小的服装店,随着业务慢慢扩大,他又开办了自己的服装厂,同时考入哈尔滨财经大学函授班,一边创业,一边学习,开始了资本与知识的拼搏积累。
姚瞻武的创业之路充满坎坷。1988年,已拥有一些实力的姚瞻武雄心勃勃进驻已闻名国内外的汕头海安市场,展销自己制作的带有潮绣元素的服装。1993年他又进军广州白马服装市场,斥资100多万元,租下500多平方米商铺,与几位合作伙伴一同开展服装销售业务。谁料,开张后便门庭冷落长达半年之久,每个月付出10万元租金,朋友们都苦撑不下去了,纷纷放弃离场。骨子里充满潮汕冒险基因的姚瞻武却独自一人支撑下来。
天有不测风云,接下来的一次重创,让姚瞻武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当时一个沈阳客商承诺把他的潮绣工艺服装拿到台湾去销售,诚实守信的姚瞻武拿出了几乎是自己全部家当交给这个客商。孰料,一个月后传来消息。载有姚瞻武货物的商船在台湾海峡船舱进水,全部货物浸泡损毁,血本无归。遭受沉重打击的姚瞻武站在韩江之畔,任凭大雨浇身,眼含悲愤泪水,立志从零开始,从新起步……
骨子里有潮人吃苦耐劳精神的姚瞻武始终坚信,“不经风雨,哪得彩虹”,失败乃成功之母。为了他所热爱的潮绣艺术,姚瞻武又一次踏上拼搏之路,而且很快便大有起色。他在汕头拥有了自己的厂房,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潮绣一代宗师林智成的传承人袁美娟加盟了他的公司,成为公司的潮绣服装设计总监,同时建立设计室,开展潮绣工艺研究。之后,一家以“圣地亚”命名的商标在北京成功注册,使潮绣工艺服装有了属于自己的响亮的名字。其间,他主动上门与全国唯一以服装命名的北京服装学院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共同研发濒临失传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潮汕珠绣服装。
经历创业艰辛淬炼的姚瞻武,除投入大量资金研发产品外,还高薪聘请专家,引进人才,自建IT团队,自主研发santiaERP系统,不论产品已销往何处,只要扫描产品对应的条形码,即能查询到该产品整个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和对应责任人,确保了质量。
以专业毛织及时装、服饰生产闻名海内外“圣地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和大型生产基地;集团旗下的美国圣地亚公司、加拿大圣地亚公司、香港圣地亚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服装、皮具、化妆品、珠宝、玩具等28类。公司植根于潮绣的镶金掐银、串珠坠玉的精湛技艺,在时尚设计的引领下展现出独特的审美境界,使产品既体现欧美的流行元素,又蕴含着传统的东方民族特色。产品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的珠绣钉珠、电脑绣花、印花和其它科技工艺结合在一起,在设计上把它运用到各种服饰绣品中并不断采用新的针法,研究针法高达二百种。以飘逸、饱满、匀称的构图表现题材,充满立体感、层次感,华丽高贵又潮流时尚。
“圣地亚”自1995年注册至今19年,先后荣获“中国著名品牌”、“广东省著名商标”,并一举夺得中国服装业的“奥斯卡”大奖——中国服装品牌2003-2006年度“潜力大奖”和“创新大奖”,2010-2011年度“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中国服装优秀渠道品牌”等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奖项,公司总裁姚瞻武也被评为“中国首届最具影响力CEO”……
姚瞻武携带着他的潮绣服装作品,不仅走进了巴黎时装街,意大利时装城,还打进了享有“世界高级时装橱窗”之称的美国第七大道,实现了让潮绣服装走向世界的梦想。
潮绣产业化:创新前行转型升级
姚瞻武先生对潮绣文化的求索可谓达到了“痴迷”程度。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常常驰骋在对潮绣历史文化的畅想之中。谈到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潮绣逐渐步入低谷,从业人员大量转行,潮绣技艺人才青黄不接,技艺传承处于濒临绝境的状况,姚瞻武感到深深的忧虑。
潮绣历史源远流长,扎根民间,接地气。据姚瞻武介绍,潮绣讲究象形、质感、纹理、层次,“立体垫高”是潮绣有别于其它名绣的显著特征。其图案秀丽,色彩浓烈,造型立体,金碧光焰。用料有绸缎、金线、银线、绒线、棉絮、纸丁。工艺分为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四大类,各具特色。最为突出是其“垫、浮、勾、勒、通”的刺绣工艺,其针法多达200种,主要有二针龙鳞转针,旋针,过桥针,凹针绣,垫筑针等60多种钉金针法及40余种绒线绣针法……
富丽的潮绣,龙盘虎踞,花红果绿。上世纪70年代末,由潮绣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智成创作的《九龙屏风》挂屏在叙利亚展出时,并作为国礼赠给该国。还有一条双面绣的大披肩也被当作国礼赠予法国总统戴高乐。2004年,中国领导人赠送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一幅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刺绣大师孙庆先创作的K金垫绣《腾龙》。200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出访加拿大时,赠送给马丁总理一幅孙庆先创作的K金乱针绣《下山虎》。外交部也曾赠送英国首相一幅孙庆先的双面立体垫绣《丹凤阳》。
但要将潮绣做成文化产业,挑战性大,有相当难度。而说到姚瞻武企业转型升级之路,不能绕过一个人——他,便是潮州市潮绣研究所孙庆先先生。2012年初,与孙庆先神交多年的姚瞻武终于带着诚意叩开了这位潮绣专家之门,并把“圣地亚”与潮州潮绣研究所合作发掘潮绣文化的愿望和盘托出。
两人在振兴发扬潮绣文化这一瑰宝的意见上,几乎完全一致,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孙庆先当即表示愿意加盟圣地亚,成为圣地亚股东和圣地亚潮绣艺术总监。
强强联手,圣地亚与潮绣研究所的合作,诞生了《富春山居图》、《初春》、《百鸟朝凤》、《龙腾九洲》、《千手观音》等一批潮绣巅峰作品。
2012年,北京召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会上,潮绣技艺再现《富春山居图》风貌,受到文化部非遗司领导首肯。这幅作品由多名资深刺绣人耗时2年2个月绣制,总策划人孙庆先在潮绣再创作中,摒弃简单的临摹复制,在配色上,采用近百种颜色,单色多色色阶绣线,线条的分段最细1/64绒,粗细丝绒搭配,巧妙体现远近层次,恰到好处的绣出树姿的各种纹影,体现古画的朴拙韵味。早在2011年9月19日,已完成的长1132厘米,高33厘米的苏绣《富春山居图》,在天津文化交易所以价值3300万人民币成交发售。而长1434厘米,高55厘米的潮绣《富春山居图》尚未面世发售,给世人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大型K金立体双面垫绣屏风《鼎盛九洲》革新了潮绣单面绣的传统做法,创造性地创立“潮绣立体双面绣”的独特技法,用40万条金线在薄如蝉翼、透明如玻璃的真丝面料上采用潮绣钉金绣垫凸技艺,线条流畅,针法多变,富于质感和立体感,富丽堂皇,饱满艳丽,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这是潮绣刺绣史上新的突破。是中国刺绣史上前所未有的创新。
潮绣崛起:摘取中国“非遗”海外第一股
一直以来,潮绣艺术虽然得到专业领域的认可,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市场营销机制以及推广渠道,这种具有极强发展潜力的艺术产业始终未能获得其应有的市场。“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当代中国一个闪亮符号,是否能让古老的潮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喜爱,是姚瞻武一直思索的课题。
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商海奋战多年的姚瞻武练就了犀利的眼光和睿智的脑袋。2013年初,姚瞻武结实了以建立澳中金融与投资桥梁、填平中西方资本市场鸿沟为己任的华人金融家王人庆,这位在澳洲银行界被称为“华人金融骄子”,对姚瞻武振兴潮绣艺术,让中国非遗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表示嘉许。
专业潮绣的“圣地亚”要在澳洲上市,摘取“中国非遗文化第一股”的消息在全球金融界就像一枚春雷炸响。圣地亚海外上市动作紧锣密鼓。2013年9月4日,圣地亚与澳洲宝泽金融集团正式签订《澳大利亚上市总顾问协议书》;2014年3月14日,与全国著名律师事务所“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签订《红筹上市专项法律顾问合同》;2014年5月21日,与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广东分所”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2014年6月5日,与全球知名律师事务所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签订《澳大利亚上市法律顾问合同》;2014年7月7日,圣地亚澳洲上市主体“澳洲圣地亚金鼐文化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4年9月,堪称是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月份,“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姚瞻武紧紧把握住汕头特区发展重大政策机遇,将项目参与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大潮中来,2014年10月4日,“汕头市圣地亚金鼎艺术文化交流中心”在汕头市高新区正式启动运作。标志着圣地亚无国界的文化交流、展示、全球市场的潮绣工艺文化产品迈上一个新台阶,为构筑全球化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第一品牌创造条件。
2015年1月30日,以“同享海上丝路新商机,共建汕头华侨试验区”为主题的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推介会在香港举行。继圣地亚金鼐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在汕头揭幕之后,这一天姚瞻武又在市委书记陈茂辉、市长郑人豪,龙湖区委书记黄建固、区长王小辉的见证下,与市政府签约占地420亩、总投资50亿元。由加拿大潮商会与圣地亚集团共同打造《潮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孵化产业园》,将以“一带一路”倡议模式,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把承载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到世界各地。
2015年6月19日,一个中国文化艺术界当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澳洲圣地亚金鼐文化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亚太证券交易所(APX)挂牌上市。成为中澳自贸协定签署后在澳大利亚上市的首家中资企业。伴随着澳洲圣地亚首席执行官姚瞻武敲响金锣,中国非遗文化产业海外第一股宣告诞生!这是一次中国文化产业通过资本运作走出国门的重大突破!
澳洲圣地亚金鼐文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金融街的强强联合,将使得潮绣文化获得更加丰富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联通中国潮绣市场与国际经济市场,为潮绣艺术打开国际市场奠定基础,建立“文化+互联网+金融”的独特运营模式,一场传统艺术文化与现代金融和网络传播模式相结合的盛宴就此拉开了帷幕。借助金融街文化中心的丰富渠道和金融保障,潮绣将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国的艺术市场,整个国际市场都将成为潮绣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舞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潮绣的带领下走向世界。
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促进潮绣产业众筹、潮绣创业投资、潮绣国际化营销等,将潮绣推向欧美地区的多个国家,令更多国际友人可以通过金融街文化中心欣赏潮绣的魅力,并了解潮绣源远流长的历史。这种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经济市场的交融必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015年8月19日,第十八届国际潮团联谊会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这是国际潮团盛会第一次在经济发达、景色秀丽的北美洲举行,作为第十八届国际潮团总会副主席、加拿大潮商会副会长的姚瞻武,也进一步在会上向世界各国来宾传播中国非遗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2016年3月29日,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主办,澳洲圣地亚金鼐文化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交易所集团、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承办的 “领绣世界”中国非遗潮绣文化月,在北京金融客咖啡举办。潮绣文化,愈加受到各界的重视。
姚瞻武所从事的事业,不仅为古老的潮绣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还凭借自己的艺术发展市场化的改革创新实践,创出了一条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复兴之路。谈及如何进一步“唤醒”包括潮绣在内的潮汕传统文化,姚瞻武认为,这有赖于政府的有力扶持和海外广大潮侨的合力助推。作为首位提出“工匠精神”的企业家,姚瞻武深具社会责任感,他呼吁所有手工艺人和传承者,应更加齐心、团结、融合,应进一步整合资源,携手将潮汕传统文化和技艺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