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俄罗斯在远东的成功》的著作中这样描绘:汕头是唯一具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他笔下的汕头,就是如今金平辖内的小公园部分。它们虽历经百多年风雨,依然诉说着“百载商埠”的辉煌。
一路风雨一路歌。30年前神州大地上一波壮阔的解放思想浪潮,拉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帷幕,也开启了经济特区乘风破浪的航程。30年过去了,如今的汕头已经发展成为南海之滨一座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城市,而引领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先河,小公园理所当然成为老汕头的名片,金平区也成为汕头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动人缩影。
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发展的洪流势不可挡,金平在崭新的机遇中开启辉煌篇章:金平区制造的玻璃,装上了奥运会的鸟巢;金平制造的扬琴,奏响在奥运会开幕式上;金平制造的地毯,铺进了世博会中国馆……凡此种种,不仅为金平带来了荣誉,更昭示了金平的实力:被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汕头金平轻工机械装备产业基地、中国包装印刷和装备生产开发基地,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省唯一的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区,更是目前广东非珠三角地区唯一被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使金平工业经济连年迅猛发展,到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3.81亿元,工业总产值480亿元。而星罗棋布的大中型商场,各具规模的特色专业市场,使金平的商贸销售总额连年居全市首位,现代服务业日趋蓬勃,金平成为粤东商贸业的耀眼明珠。
如果说,金平的灵魂是厚重的历史,那么,金平的活力,无疑就是创新的精神。无论是科技工作还是社会管理,金平都在“创新”两字上谱写了绚丽多彩的篇章。近年来,金平区视科技创新为发展“生命线”,在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巧借“外脑”等方面妙棋叠出,不仅打造了目前粤东地区建设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的民营科技园区,还在全省首创式地聘请了四位院士担任区级政府科技顾问,与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江南大学等27所高等院校和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10所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创建“广东省轻工机械产业技术路线图实施示范区”,成为粤东地区首个“吃螃蟹者”……科技成为拉动全区发展的强力引擎,对创新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生动实践,更让金平闯出了科学发展的新路。70多万的城区人口,加上100多万的外来人口,这给金平区的城市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从去年开始,金平区全面铺开网格化管理,创建民安社区工作,以辖区道路为“网”,以社区为“格”,网格的划分以户为基本组成单元,每个“网格”定人、定岗、定任务、定责任,形成“街道—社区—网格”三个层级的网格管理体系,将原本高度分散的社区管理职能下放到每一个网格。这种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为金平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民安社区”,让老百姓真正实现了“安居”。
创新的精神,既为金平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也为全市发展探索有益经验。创新,让汕头特区、金平区在过去30年收获了大步腾飞的惊喜,也为下一个30年发展积淀内在的精神动力。
今年是汕头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汕头特区范围也正式扩大至全市,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特区需要什么精神禀赋才能抒写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的宏大篇章?
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短板”,这样才能攻有方向。与经济特区的地位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相比,我们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发展速度慢,城市集聚辐射功能还比较弱,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统筹协调的进度相对较慢。特别是随着全方位改革开放格局的形成,特区的优惠政策逐渐变成了普惠政策,特区要靠什么去闯关?
正如市委书记李锋所指出,改革创新是特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必由之路。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是特区的灵魂,敢为人先是特区精神的最重要体现。作为汕头的老城区,要实现建设幸福金平的目标,就要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在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等方面继续勇于大胆探索,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途径和模式,闯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在日前举行的庆祝汕头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我是特区人”·金平区论坛上,来自金平区各行各业的参与和见证特区建设的新老“特区人”通过思维碰撞,都深切地意识到,当前,金平也好,全市也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重要的转折期和加速期,发展的基础已经打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强化特区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更加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破解发展难题,在改革创新中赢得发展先机。努力做到理论上有新发展,实践上有新创造,制度上有新成果,切实解决制约特区进一步发展碰到的突出问题,履行好新时期特区继续为中国改革探路的新使命,再造特区新的辉煌。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金平区正在以更开阔的视野来谋划发展,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功能创新,探索建立以创新为内在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兴产业扩张与传统产业提升“两手并举”,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和技术研发。围绕着将金平打造成为城市行政、科教文化、商贸消费和医疗卫生“四个中心”的目标,不断完善和加快实施《金平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路线图》,努力构建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强化集聚辐射能力,再现“百载商埠”的辉煌。推进西部生态新城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突破。推进“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加快建立“数字城管”机制,为全市探索经验。
“闯”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汕头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我们不曾停下“闯”的脚步。下一个30年,我们还将一“闯”到底,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