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多措并举打好汕头脱贫攻坚战

2021-06-01 16:47:54 来源:汕头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压实扶贫攻坚主体责任,按照“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的要求,落实好人盯人、人盯户帮扶联系机制,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

  做好组织保障落实扶贫政策

  按省的标准,截至2017年底,我市共有37个相对贫困村,3万相对贫困户,9.8万相对贫困人口。我市脱贫任务相当艰巨,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脱贫工作,充分认识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艰巨性。要落实脱贫责任制,配强扶贫力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精准扶贫队伍,依托相关院校,开展精准扶贫短训班、专题班等,着重扶贫实操方面的培训,提高扶贫队伍的专业素养。抓紧发展一批专业扶贫社会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部分社会服务组织、扶贫项目经营主体,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中来。另外,要坚决把中央、省市的扶贫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出台了近200项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内容涉及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交通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不少扶贫脱贫的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我们要确保国家、省、市等扶贫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精准识别帮扶贫困村贫困户

  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村、非贫困户在扶持政策上差别很大,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得到的政策支持比较多,而边缘村、边缘户得到的政策支持很少,帮扶的力度和获得的资源相去甚远。不少非贫困村的道路、照明、水利、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明显不如贫困村。非贫困村、非贫困户受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新的不平衡。我们必须精准识别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才能把扶贫政策和资源用好用准,避免出现新的矛盾,真正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要采取“一看二问三比对”的方法,按照我省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户认定标准,逐村、逐户核实、层层把关,严格申报认定程序,实行长期公示、动态管理,确保精准识别到位。“一看”就是要看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不仅看收入,还要看有无车子房子,有无重病残疾,有无劳力等。“二问”就是既询问扶贫对象,也询问其亲戚、朋友、邻居、村组干部、驻村干部等。“三比对”就是将扶贫对象情况与民政部门、与慈善机构、与教育和卫计等部门掌握的情况进行比对,多渠道进行核实。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

  精准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精准扶贫不是强制脱贫,而是通过营造扶贫的制度体系、发展环境、文化氛围等来帮助脱贫。我们要通过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贫困户端正认识,引导贫困户更新观念,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坚定脱贫致富信心,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实现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另外,文化程度不高、劳动技能低下是致贫的原因之一,贫困户中文盲或半文盲比例高,为了更好帮助贫困户脱贫,要做好教育扶贫这篇文章。努力让贫困群体中的学龄人口享受到均等的基础教育服务,支持成绩优秀者完成高等教育,技能教育应覆盖所有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增强普惠性、可得性、及时性。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贫困户文化程度、劳动技能,提高贫困户就业能力,推进就业扶贫。至2017年底,全市组织劳务培训近2万人次,实现19553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率31%,推进扶智扶贫、就业扶贫空间还很大。我们要进一步开展各种教育,抓好贫困劳力技能培训,建立贫困户转移就业对接平台,举办扶贫专场招聘会,设置、挖掘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推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提高贫困户工资收入,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推进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我市立足资源禀赋,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102个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建立长效农业特色产业159个、到户产业扶贫项目4645个,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成效很大。产业扶贫是贫困户增收的长效手段,我们要通过发展产业,来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的持久脱贫。农村要发展产业,最好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是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风向标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是整个工业中提供积累和吸纳城乡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之一,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重要保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可以使农产品增值,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可延长产业链,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扩大农村就业;可以解决收获季节大量农产品上市导致价格下跌、不易储存的问题;可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带动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而且,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工艺比较简单,投资额少,技术含量低,容易上马。在农村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原材料能就地解决。在贫困村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通过产业扶贫,必然会给贫困村、贫困户带来持久的收入,变输血为造血。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