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提出广东要在四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其中就包括“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内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广东社会治理格局完善的新方向和新要求。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强调:“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充分指出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价值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即社会治理要围绕着人民群众多种类需要的满足来进行,要围绕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平衡满足和持续满足来进行。
以共建共治共享为依托,完善社会治理人人尽责机制
一要以共建为依托,完善社会治理人人尽责的机制。汕头应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在加强法治对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方面做出表率。注重促进联动融合与协同治理,搭建多方参与的体制性平台,尤其要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运用保险机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二要以共治为保障,拓展社会治理人人参与的途径。要建立村民议事会制度,并将村民代表议事的议题内容和范围、议事的程序和表决制度化。要建立重大建设项目、民生决策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制度,组建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利益相关方代表、市民代表等组成委员会,在重大建设和民生决策中听取民意。要建立社区共治议事会制度,整合户籍居民、外来人口与基层政府三方代表,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由社区居民与来汕人员就区域性公共事务共同协商,并协助配合社区、街道开展工作。
三要以共享为导向,实现发展成果人人享有的目标。汕头要构建以政府公共服务为基础,专业社工服务为支撑,社区义工服务、社区便民服务为补充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市、区、街(镇)三级政务服务中心以及社区(村)公共服务站全覆盖。建设以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为特征的枢纽型网络城市,以最佳服务半径形成均衡、多中心的公共服务系统。促进公共服务向广大来汕人员覆盖,保障来汕人员持居住证就能在居住地享有就业、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
以高质量地方立法推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汕头要通过凝聚全社会的大智慧,高质量推进地方立法,把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共建共治共享,努力在社会治理方面走在前列。
一是民主立法,夯实共建共治共享基础。汕头要通过发挥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立法研究基地的咨询顾问、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让地方立法更好表达人民群众的意志,更好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二是科学立法,寻求共建共治共享良策。汕头要加强市直与镇街干部双向挂职锻炼,缓解地方立法和基层经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境,及时将基层行之有效的共建共治共享经验提升,使社会治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是依法立法,维护共建共治共享共识。汕头的地方立法要抵制部门利益化倾向和地方保护主义,力避争权诿责、与民争利,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推进基层治理改革,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和方式,加快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这就指出了社会治理要形成政府、企业和社区、社会组织多元主体交互共治的局面。汕头是全国外来人口占比较高的大型城市,这对汕头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要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直面基层短板。要推进社区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加大城中村治理力度,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要畅通外来人口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要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出台更具包容性的社会政策,让他们与户籍居民一样能够参与到社会治安、社会服务、社区治理、志愿活动等活动中来,尊重他们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要拓展来汕人员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方式。如创建基层多元协商机制,拓宽协同共治渠道,加强人文情感关怀,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愿望和能力,扩大基层群众对于政府工作的建议权和评判权,构建下情上达的基层群众表达通道。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确立多元主体合作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是建立权责清单制度,确立社区、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地位。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可以确立政府与社会的新关系、新秩序。要从以党和政府的单一主体,转向党和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个体与市场组织多方参与的共治形态;要从过去以管治手段为主,转向管治、协商、自治、合作、购买等多种手段并存互促。要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掘社会组织、市场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吸纳更多专业化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参与到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注重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在社区服务、居家养老、社区关爱以及志愿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借助“互联网+” 优势,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汕头要扩大“互联网+”手段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城市安全、风险防范和民生服务领域中的应用。要加强大数据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加快构建社会治理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把政府的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监督执法、综治管理数据整合进入数据库,打破现有条条分割的数据鸿沟,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综合平台。
三是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营造善制环境。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中不能没有社会组织。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者和职能部门,需要为社会组织的出生、成长、成熟、和有用性,营造良好的善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