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既紧迫又繁重。如何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产业与城市、城镇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开发与保护等关系,有效解决工业化城镇化不同步、城镇与农村发展不协调带来的突出问题,实现汕头的科学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主要课题。笔者认为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新型城镇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
一、依托产业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必须加速工业化。汕头的工业化不能只讲工业增加值,要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第一,坚定“产业兴市”理念,以产业优势重新确立汕头经济特区的地位。着眼建设粤东产业发展高地,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用几年时间集中力量把八大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形成产业优势,增强吸引各种要素的能力。在做大做强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奠定汕头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第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大力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一要积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和产品高端化,提升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二要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把有选择性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工业化的一个高端切入点。三要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四要充分发挥汕头获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称号的优势,引导企业进行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降低成本,扩大规模。五要大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大力引进国内外名牌高校进驻汕头,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为汕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第三,以集中集群集约发展为方向,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一要大力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按照“一区一主业”的定位和工业集群发展规律,优化工业布局,推进集中集约集群发展。二要推进园区内产业组织方式转变,围绕主导产业搞好配套发展,提高园区内企业间、产业间的关联度,打造产业集群。三要大力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要素集约水平,用最少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
二、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是以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为核心,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提升城市的内涵为要求,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汕头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要根据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和要求,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一,以科学规划引领和保障汕头新型城镇化建设,避免遍地开花、盲目随意的“无序城镇化”。要树立“全域汕头”、“全域特区”的理念,结合汕潮揭同城化的战略布局,加强总体谋划和规划统筹,科学构建全市城镇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基本框架,使汕头的城镇体系与区域发展定位相一致,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相适应,与生产力布局相匹配,与主要产业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科学确定城镇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形成以主城区为主体形态,区(县)城镇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要加强各种规划的统筹,推进城乡总体规划与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交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建设、文化保护等规划相衔接。
第二,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避免缺乏产业和人口支撑的“空心城镇化”。城镇化的核心是要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推动工业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消化大量农村劳动力。汕头工业比较发达,但散、小、乱现象比较突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根据各城镇产业特点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把分散于各村镇的企业和人员向园区聚集,增强城镇的辐射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要注重城乡联动与互补,避免城乡脱节的“片面城镇化”。“城镇化”并非城市化,其内涵是要把城市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虑。汕头的城镇化一定要体现一盘棋的思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同步解决“三农”问题,形成优势互补、利益整合、共存共荣、良性互动的局面。
第四,要坚持以人为本、群众主体,避免鞭赶进城的“被动城镇化”。推进城镇化目的是为人服务,不能为城镇化而城镇化,更不能把城镇化理解为赶农民进城。所以,汕头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稳步推进”的原则,实施市、县(区)城中心镇、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统筹考虑产业、居住、就业等因素,同步实施标准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建设,将政府便民服务、社会管理硬件配套和软件建设延伸到村组,着力提高农民集中居住质量,促进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三、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基础,离开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汕头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统筹发展、同步推进。
第一,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首要任务。汕头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较好,发展现代农业既有可能,也十分必要。要做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在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基础上,大力发展工厂化农业和立体农业,提高汕头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
第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信息化建设。要重点培育推广“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专业化生产模式,深化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要充分利用政府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农业产业化信息支持系统,有效地将市场——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农户联系起来,满足农户、龙头企业的信息需求,促进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进程。
第三,要把耕地保护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市土地资源极其稀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7亩。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要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引导单位和个人盘活用好存量建设用地。同时通过旧城、旧村改造盘活城乡建设用地,把依法保护耕地和利用利益机制保护耕地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加大耕地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