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广东省委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并紧扣中央《决定》,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广东实际,对具体的改革任务进行了细化。汕头农业农村改革将全面围绕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及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振兴发展。
汕头,是一个带有大片农村的经济特区,人多地少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农民对土地的重视和依赖程度高,土地千家万户零散经营的情况比较突出。传统农业气息仍相当浓厚,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增长较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对巩固工农联盟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也会形成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务农收入较低,农村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留在农村务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农业生产人员老龄化、后继乏人问题日益严重,“将来谁来种地”已成为我市乃至全国农业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问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是现阶段我们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决定》明确地指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一是推进农业农村深化改革发展,必须尊重和发扬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也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力量。聪明勤劳的汕头农民具有敢想、敢试、敢干的精神,在发展粮食生产、创新良种良法、创办村镇企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创造了很多典型和经验,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及时发现、总结、提升、推广农民群众在发展经济中的发明创造和经验做法,把农村的改革创新不断引向深入,取得重大的成效,近二三年全市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改革的的成果使汕头的诸多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二是推进农业农村深化改革发展,必须不断创新农业农村管理体制机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赋予农民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维护好和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农村稳定和谐的政策基础。但是,我市作为典型的人多地少地区,土地分散零碎经营使得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突出,必须重视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特点的路子。《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构建适应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指出了明确方向。近几年,各地的实践可以看出,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模式主要是在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基础上形成的。推进多种经营模式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可以有效推动实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权设置,形成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并行分置”为特征的新型农地制度,优化农村土地所有、占有、使用、收益权能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布,更好坚持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更好保障农户对土地的承包权,更好用活土地经营权,推动农地资源有效配置和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全国全省的工作部署和汕头的实际,今年我市将以澄海区为试点,推动各区(县)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
三是推进农业农村深化改革发展,必须把发展现代效益农业作为首要任务。汕头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三分之二的地区属农村,四分之三的人口是农民,三分之一的群众生活在老区山区,“三农”一直处于基础的地位,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科学发展,就必须千方百计强化农业这个基础,把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突出在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组织为载体,建设都市农业、精品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切实加强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培育发展设施蔬菜、特色水禽、优稀水果、园艺花卉等为主体的高效、高值、安全的新兴精品农业产业,抓好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大力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集群化生产经营,走出一条具有汕头特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子,以适应特区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农村经济呈逐年增长并且日益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力争增长4%;农村人均年纯收入力争增长12.5%。
四是推进农业农村深化改革发展,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业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素质。二是认真落实种粮补贴、农机购机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使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进一步激发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三是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有效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农民收入中四分之三来源于从事二、三产业。四是扎实推进老区山区扶贫开发,着力解决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努力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构建经济特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农业系统将会同有关部门紧紧围绕上级的部署,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工作。充分发挥特区“试验田”的优势,努力探索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的新路子。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行政管理体系,特别是深化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农技推广体系、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切实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服务和监管能力。继续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政策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村宅基地管理,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业保险体系等,推动农村新一轮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