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新闻报道

金平:打造集聚园区经济新格局

2021-06-28 10:34:42 来源:汕头日报

走进金平区,你会被这里充满生机的发展活力所深深感染,新一轮发展热潮在这里悄然升温:园区里,一座座厂房正加紧建设;企业车间里,隆隆机声不绝于耳;马路两边,一个个商业网点热闹繁荣……

作为汕头的中心城区,金平区具有区位条件、工业基础,人才资源等独特优势,但也存在着发展空间等劣势。“基于此,区委、区政府运筹帷幄,提出了‘工业强区、科技兴区、商贸旺区,建设繁荣和谐金平’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集聚园区经济新格局。”区委书记郑炳灶向记者介绍说。

思路决定出路。一年来,按照粤东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该区一步一个脚印,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逾84亿元,增长12.5%;前8个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6.18亿元,增长25.3%;商品销售总额189.68亿元,增长15.86%。

挖潜资源让土地“生财”

记者来到位于市区206国道和324国道交汇地带的金平民营科技园,一个个响当当的品牌映入眼帘:粤东印刷、汕樟轻工、金刚玻璃、金威、黑牛……

这是全市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金平工业经济的希望和后劲。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发展,是金平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勿庸置疑的是,经过多年的积聚和发展壮大,该区的工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特别是荣获“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称号的民营科技园,正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集聚效应。然而,园区经济要继续做大,却遭遇到了一个最大“瓶颈”:工业项目用地告急!园区内建成区用地已基本填满,而目前项目用地却急需5000多亩。

如何盘活工业区内的用地,有效利用周边闲置的土地,使土地“生财”,缓解用地紧缺的矛盾?区委、区政府当机立断,提出“内部挖潜”和“对外发展”“两条腿走路”的对策。在工业园区内,对各片区闲置空地进行分类清理,列好台账,逐个制订措施,促进项目单位加快建设进度,对违反合同坚决予以回收用地,努力盘活部分闲置土地;对有增资扩产意向的项目,引导其改造旧厂房,在原有空间上挖潜。据悉,下来该区对园区内的“二次开发”项目还将研究给予适当的扶持优惠。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想方设法拓展新的工业园区。目前,位于大学路南侧1140亩的升平第二工业区已安排用地项目24宗,其中已建成拟近期投产项目5宗,在建项目7宗。该区开发建设的未建工业区莲塘工业区A片、岐山北和潮汕路东侧三个工业区共3600多亩已获市政府批准,目前莲塘工业区A片已完成基础设施设计,岐山北工业区将进入基础设施建设,潮汕路东侧工业区正进行规划修编,并力争年底或明年初安排一些企业进场建设。

随着发展空间的进一步优化和拓展,工业园区的“洼地效应”越来越突出,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印刷包装、食品加工、机电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增速均高于全区工业的平均增速。记者了解到,金平区还计划规划开发莲塘工业区B片、玉井工业区等作为发展工业的扩充用地。有关人士指出,随着这些土地的盘活利用,再加上闲置土地厂房的进一步盘活,该区用地紧张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自主创新提升企业“含金量”

金平区自主创新拥有几张极具“含金量”的科技“名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火炬计划汕头金平轻工机械装备产业基地,广东火炬计划包装印刷特色产业基地。

创新,才能提升竞争力!在区域竞争格局中,拼土地、拼资源,金平处于下风。为此,要在竞争中突出重围,惟有创新。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科技创新的氛围在该区无处不在。为引导企业走创新之路,区委、区政府用心良苦,出台了一系优惠政策。如,对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民科企业从政策信息、科技成果鉴定、资质认证、建设用地优惠、科技三项费用等方面给予扶持。

财政拨出专款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目、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企业建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予以奖励,千方百计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与此同时,该区坚持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区委、区政府在其中扮演好引导者、推动者的“角色”,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先后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汕头金平轻工机械装备产业基地、中国包装印刷和装备生产开发基地以及广东省火炬计划金平包装印刷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公共技术平台。同时,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各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使多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结合机制。近期我市组织5个项目在省举办的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上签约,该区占了4项。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的“产、学、研”发展路子已在金平区结出硕果,自主创新深深扎根于企业发展征程中,目前,全区产学研合作项目达58项。在汕头市华鹰软包装设备总厂有限公司,谈起产学研带来的好处,企业“老总”一脸欣喜。据介绍,该公司1999年与汕头大学联合成立“汕头市印刷、涂布设备技术工程中心”,此后连连出击,先后与中山大学、华中理工大学联合开展研发工作。目前,企业产值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生产的印刷包装机械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和地区,并出口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实现自主创新,创新型人才是关键。金平区致力于占领人才高地,近年来“柔性”引进的科技人才共160多名,一支支创新团队使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涌现新亮点。一组统计数字显示,近年来,该区有近100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自主研发成果占80%以上,有14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

良好环境引来“凤凰”栖息

“在区企业投资管理服务中心帮助下,从准备材料到营业执照拿到手,仅用了几天时间。”一提起这件事,投资汕头的大中华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老总”不由自主地赞叹“金平速度”给企业带来的便利。

在区企业投资管理服务中心采访,记者了解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金平速度”:投资4亿元、征地近300亩的金威啤酒,10个月即建成投产;万年青制药厂异地改造项目,从立项到建成仅用13个月……“落户区里的每一个工业项目,我们都由专人跟踪服务,一条龙配套服务;任何企业在发展中遇到问题,我们都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来落实。”该中心主任林荣杰对记者说。

真诚服务使企业投资的热情和信心大增。据统计,该区参加市2007年春季招商引资经贸活动的60个项目中,已投产24个,开工18个,正在办理报建14个。其中,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32个签约、开工重点投资项目中,已投产3个,开工12个。

招商引资,除了留住企业,引进工业项目外,金平区还另辟蹊径,把目标对准具有相对优势的项目。区委、区政府认为,作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较大,人流、物流、资金流相对集中,传统的商贸优势是金平区招商引资的新突破所在。发挥传统优势,引进现代物流业、大型餐饮、专业市场、购物中心等服务业,提升发展内涵,成为该区招商引资的新动向,并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发展活力:投资2亿元、由泰国正大集团与汕头中旅社有限公司合作项目易初莲花购物中心汕头中旅店已举行开工典礼;海霸王食品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亿元进行冷藏物流项目建设;大中华实业有限公司下来将探讨旧城改造项目的可行性。

旧城改造蕴含着新的机遇。记者了解到,该区已把旧城区的改造也列入计划,描绘了美好“蓝图”:加强规划,把旧城改造与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现代服务业连起来,成片、滚动进行改造,以城区的美化、优化带动人流的逐步回归,让整个辖区人气更旺、物流更畅、财气更足。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