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力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快了全市现代农业和效益农业的发展,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农业生产面积累计约5000公顷;累计新增社会经济效益近2亿元,农民们实实在在地尝到了标准化的甜头。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标准化实现优质化,汕头农产品由此“身价倍增”。目前,金玉三棱橄榄、雷岭黑叶荔枝、胪岗蕉柑、西胪乌酥杨梅、樟林番荔枝、南澳桔红、澄海狮头鹅、牛田洋青蟹、海门鲍鱼、莱芜紫菜、南澳贝类和网箱养殖等我市一批名优特农产品已经建立涵盖产前、产中、产后,适应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需要的农业标准体系。去年,全市共制订、发布农业地方标准16项,全市累计制订农业地方标准155项。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为我市创建农业名牌产品和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全市各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示范区正一个个地建立起来。在“汕头市白沙萝卜标准化示范区”,该区近年来取得的效益令人刮目相看。2002至2006年,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共繁育并推广白沙萝卜系列品种种子50万公斤,良种推广种植面积100多万亩。其中在示范区及辐射区域范围内推广种植面积6万亩,可创社会产值1.08亿元,新增社会产值2000多万元;带动潮汕地区30多家萝卜加工厂家实施萝卜标准化生产,间接解决就业900人次,农民年人均增收250元。目前,示范区总面积1万多亩,已发展成为集品种提纯复壮、良种繁育及标准化栽培为一体的生产示范基地。
据悉,去年,我市共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2个、省级示范区3个、市级示范区3个。国家级示范区是:蝴蝶兰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和桔红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级示范区是:出口塘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示范区和姜薯标准化示范区,市级示范区是: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姜薯标准化示范区和山杜英标准化示范区。目前,全市累计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7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21个、市级22个)。示范区的建立为我市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平台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