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构建中心城区的快速路网事关我市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也是老百姓很关切的一个话题,具体的规划目前进展怎样?
市委书记方利旭在今年3月到任后,3月28号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解决交通拥堵这一问题。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迅速启动中心城区快速路网的建设和市政干道的优化提升,方便群众的出行。
目前这个规划方案已基本完成。我们在6月14号召开了专家评审会,近期这个规划方案将上报市政府审定。规划通过对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和城市内部道路网络系统的分析,以及城市对外对内交通快速连接的研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规划构建“外、中、内”三层快速网络系统。
问:具体“外、中、内”是怎么规划的?同时它又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我们有张图来看一下,大家可能会比较直观一点。请具体给我们解释一下“外、中、内”是如何规划的。
具体我把三个环的构成介绍一下。外环由潮汕高速公路连通汕昆高速、汕湛高速、沈海高速,构建外环高速公路系统。
外环的功能就是要解决过境交通的需求,它布在城市西部的最外围,把我们市往珠三角方向连接的三条高速公路连通起来,把过境车辆引到城市的最外围通过。
中环是由牛田洋快速通道接汕昆高速、滨沙快速、中山快速、沈海高速、汕湛高速,它布置在主城区的外围,它主要把经过我们市的国道省道连通起来,形成货运的外绕通道。比如说206国道来的货车要往福建方向,现在是走大学路、金凤路、黄河路、泰山路、汕汾路,从324国道出去。
中环建成以后,它在206国道就可以直接上牛田洋快速,走汕昆高速,从324国道出去,不再穿城而过。同时中环也使我们城市各个功能区的联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城市的西部、中部、北部、东部,包括东海岸新城的交通联系更为便捷和通达。
牛田洋快速通道也加强了“一湾两岸”的交通联系,这对于优化我们整个城市的功能布局是非常有利的。
问:那内环路是怎么样的连通方式?
徐建海 :内环由西港路接金凤路、黄河路、泰山路、深汕高速、磊广路,布置在中心城区核心区的外围。主要解决区域内长距离的交通需求以及对外交通的快速连接,分解区域的交通压力。
问:总的来说,“外、中、内”我们规划好了以后,能够实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也使我们城区跟机场、高铁、港口、高速公路的联系更为便捷和通达。这符合市委全会确定的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增强城市的虹吸力、辐射力和引领力的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我们再来看三层环路的结构。
外环和中环之间是6公里,中环和内环之间是4公里,交通规划专家认为环路之间的间距5到8公里最为合适。我们的三层快速环路布局是均衡的,也是和城市空间格局相协调的。
问:其实我们都知道建设城市的内环、中环、外环这种快速路网是很大的一个系统工程,那我们近期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徐建海:是的。快速路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市建设倡导科学规划,从容建设,近期的建设重点就是在核心区北岸的西港路、金凤路、黄河路、泰山路以及天山路共同构成这M字形的快速路系统。通过M字形的快速路网建设,我们把长距离的交通需求分解到快速路上,内部的道路用于解决短距离的交通需求,这种长短距离交通需求的分离,是解决当前这个区域内拥堵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
主要的措施包括了道路断面的优化分配,道路的拓宽改造,交叉口的节点优化设计,还包括天山北路我们计划打通建设跨梅溪河大桥,金砂西路打通连接西港路,中山西路打通连接礐石大桥。
使区域内的长距离的交通需求能够很快上到快速路疏解出去,从快速路网下来的交通流能够很快地分解出去,这样来有效地缓解整个区域内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规划也建议加强区域内的公交通行能力的建设,同时加强慢行系统包括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建设,来共同分解区域内的交通拥堵的问题。
海滨路快速化改造启动实施
改造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约需两个月时间,计划9月1日之前完成。西堤路、同益路、大华路、东厦路、金环路等7个路口将保持开放;新兴路口采用机动封闭。其它路口将实施持续封闭。第二阶段包括增加封闭石炮台路人行过街开口,并在博爱路、石炮台路和龙眼路三个路口增加三座人行天桥等,实现过街行人和车辆分层通过。
问:要解决我们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我们有没有一些长效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