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新闻报道

最大体量青花瓷器出水

汕头“南澳Ⅰ号”已出水4000余文物

2021-06-28 15:13:21 来源:汕头日报

在6月12日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昨天上午记者冒雨登上汕头“南澳Ⅰ号”的打捞船“南天顺”号对打捞情况进行采访。据考古队介绍,自4月上旬重启明代沉船汕头“南澳Ⅰ号”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以来,共出水文物4000余件,其中大量为福建漳州产陶瓷,部分为江西景德镇陶瓷,还有少量的铁器、铜器等。在考古队员昨天冒雨打捞中,还首次出水打捞工作开展至今发现的最大体量、且保存完好的青花瓷器——一个青花大罐,其高度达30厘米,直径约25厘米。

昨天上午,南澳“三点金”海域风雨交加,但打捞工作仍按原计划进行。汕头“南澳I号”水下考古队队长崔勇告诉记者,目前有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在船上对文物用海水、淡水等方式分等级进行保护。近期出水的文物中,在瓷器部分有了新的纹饰纹样和新的器型,而且还出水了大量的龙纹罐,其中最大的高40厘米、直径达到50厘米。崔勇还认为,根据出水的文物等初步判断,汕头“南澳I号”有可能是发往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其中非洲有可能是肯尼亚等地。

在昨天出水的文物中,记者发现一个陶罐里有淤泥夹杂着一些颗粒状的物品,考古队员告诉记者,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有可能是有机质物品,在之前的打捞中,就曾发现过植物果核以及“种子类”有机物。此外,昨天还出水了一个比较特殊的钵,该青花钵上“林宅”二字清晰可见,考古人员猜测这或许是制作者的标记,也可能是定制的瓷器。

崔勇表示,沉船的文物保存质量、数量上都比原来预计好,古船船体最终是要打捞出水,并进行复原,但具体的方式还未确定。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