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是中国画的技法之一,它需要一笔一笔地勾描,一笔一笔地渲染,是最耗时间和精力的,所以如今画工笔画的人是越来越少。不过,在我们的身边,却有这样一位画家,他不仅自己热衷于创作工笔画,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喜欢工笔画的学生,他就是残疾画家李金炎。
不久前,汕头市残疾人文学艺术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在澄海区莲下镇举办了一个画展,画展展出了李金炎和他的学生们的工笔画作品,吸引了不少画界人士前来参观。参观者李一方说,李金炎的每一笔行笔都非常到位,画面非常透明,非常清晰。
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这些学生的作品,它们都是出自十几岁的乡村孩子之手。
在画展现场,我们也注意到李金炎有腿部的残疾,那么以这样的身体条件,他是如何走上工笔画创作道路的呢?
据了解,李金炎是莲下镇李厝宫村人,幼年因为中暑处理不当而导致腿部残疾,所以每当邻家的孩子蹦蹦跳跳玩耍的时候,他只有看的份,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因此与画画结了缘。李金炎说,那时候老厝地面都是沙地,他每天搬个凳子坐在家门口,拿根树枝,想到什么画什么,有时候附近有其他小孩子在玩,他就画他们在玩,就是这样画了擦,擦了再画,自娱自乐。再后来,他发现一些老式花瓶上的花很好看,于是每天都照着花瓶画画。与此同时,他的父母也没有放弃对他的培养,尽管家庭为他治病变得异常困难,但他们仍然将他送到学校读书。2001年,李金炎考入汕头工艺美校,三年专业的训练和学习,让他的技艺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此期间,李金炎的作品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不过,真正让他受到广泛关注的是2008年,他创作了巨型工笔画作“和平颂”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献礼。在这幅画作上,他一共画了2008只和平鸽。最终这幅作品由市选送到北京,同时李金炎的精神和技艺也受到各方的肯定。汕头市残疾人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彭小鹏说,李金炎能够自强不息,克服种种困难,所以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他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他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此后,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工笔画,喜欢工笔画,李金炎在自己的家乡开办了工笔画培训班。针对一些贫困或者残疾的孩子,他给予免费学习的机会,同时每年暑假,他还固定开办工笔画公益培训班。李金炎说,公益班都是三四十人,分成两个班。面向小学和中学,只要有兴趣,零基础都可以来上公益班。
如今,李金炎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爱好工笔画的学生,而且他和学生们也成功举办了多场师生画展。作为一名残疾人,他做到了自强不息,身残志坚,他在艺术道路上取得的成绩不仅让李金炎自信满满,也让他的父母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