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新闻报道

南粤古驿道再添主题博物馆

中大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樟林古港田野工作室揭牌

2017-10-13 19:04:15 来源:汕头日报

  百年古港再逢春。本月12日上午,在省市有关领导的共同见证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樟林古港田野工作室在美丽的澄海区东里镇樟林古港揭牌,这是继广州市应元路南粤古驿道展览馆开幕之后的第二个开放式的南粤古驿道主题博物馆,这里今后也将展示更多的古驿道相关展品。据悉,工作室将设置在新兴街林园,成为研究樟林古港历史文化的基地,对推动潮汕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樟林古港曾是久负盛名的远洋港口,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三个起源地之一。2016年,在副省长许瑞生的倡导并亲力推动下,广东省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樟林古港及新兴街成为2017年南粤古驿道8处示范段之一,更是4个南粤古驿道出海口纪念地之一。近期,在省住建厅的牵头指导下,省直有关部门、汕头市和澄海区积极开展保护修复工作,并得到社会各界和热心企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对古港河进行截污、清淤、引水,对古港重新规划设计,修旧如旧,恢复历史特色风貌。今年11月18日,将在樟林古港举行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暨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系列活动,樟林古港逐渐绽放光芒。

  据介绍,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从1990年代来,一直在樟林进行实地调查、文献搜集和研究工作,他对樟林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乡村生活、民俗文化、侨乡变迁、跨国网络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在他的引领下,牛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内外知名大学的学者专家十几年来多次到樟林古港进行考察,他们高度关注陈春声教授的研究成果,陈春声教授的樟林考察和研究成为历史人类学田野考察的经典案例,樟林也成为从事华南研究的国际学术共同体学术友谊的汇聚点。

  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谢湜表示,中山大学历史学科近年来在历史田野实践教学工作上积累了不少经验,将全力支持并积极投入工作室的建设,以此促进学科建设、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学术研究上,将从樟林田野工作室出发,把樟林古港研究和汕头开埠城市史研究有机地联系起来。他透露,目前陈春声教授、刘志伟教授带领的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的团队,正着力推动侨批数据库的建设、汕头近代城市地图和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以及汕头埠街区历史时空重建的工作。

  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内涵,汇聚海内外侨心,今年年初,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厅、省档案馆、省体育局联合发起“驿道依旧在,故人何处寻——寻访侨批银信后人活动”。该活动借助“中国南粤古驿道网”开展,共新收集到侨批约500多封,一批比较珍贵的资料和物品,如送侨批线路图、送侨批的用具、批局名单及联系方式、潮汕话标注的地图,寻访了近百位侨批后人。汕头西堤公园更成为世界记忆名录——侨批纪念地,众多侨批后人慕名而来,更有不少网友在中国南粤古驿道网站留言,十分支持这个活动的举办。可以说,潮汕的侨批文化,已经不仅是本土的记忆,它更成为了世界的记忆。

  仪式上,还举行移交“寻访侨批银信后人活动”资料,主办方将寻访侨批后人活动新收集到的侨批、访谈录、《风雨侨批》剧本剧照、《一封侨批》曲谱及汕头西堤公园、台山海口埠广场的设计思路图移交给樟林古港田野工作室,让这一批珍贵的资料成为新的历史记忆,永久地留存下去。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