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海内外的潮剧名角林舜卿,是新中国第一代潮剧女演员,从艺50多年塑造了100多个人物形象,戏出之多、行当和人物之广,堪称潮剧史上女演员之最,一生斩获荣誉无数,被誉为潮剧“戏布袋”、舞台“千面人”,受到周恩来、贺龙、聂荣臻等领导人的接见。
一月锋芒显梨园
1937年生于揭阳“小戏之乡”的林舜卿,小时候常跟母亲去“挨棚脚”,不觉中便迷上了潮剧。1952年,林舜卿和几个小伙伴儿瞒着父母,步行了“四埔路”前往三正顺考戏,清唱了一段《风拍松声侬心焦》,一下就通过了!谁知满心欢喜回家后,父母却不同意,待到同意,已过了期,适逢玉梨剧团来揭阳演出,林舜卿前往报考,结果顺利被录取。
当时的“玉梨”以乌衫戏出名,后来汲取了京剧武功,武戏备受赞赏,团里有魏启光、林和忍等先生,林舜卿跟林和忍学青衣,她脑子灵活,不到一个月便登台主演了文武戏《杨娥传》。首演时林舜卿在台前演,先生们在幕边看,魏启光看得大喜过望,当即断言这妹子是来为剧团“抱饭钵”(挑大梁)的!
事实果如魏启光所言,林舜卿很快成了团里的主要演员,她的角色一个接一个,包括《西厢记》的崔莺莺、《假凰虚凤》的丑女、《棒打薄情郎》的金玉奴、《火焰山》的铁扇公主、《波月洞》的百花公主、《白蛇传》的白素贞,还有两个“乌衫”重工戏——秦香莲和孟姜女。
三天主演张春郎
出戏快是林舜卿的特点,正因如此,她常常被安排完成特殊任务,而且每每能不辱使命。
1962年潮剧发掘旦行表演艺术,整理出《藏书》、《串戏定亲》、《泼水成亲》、《龙井渡头》、《双喜店》等一批剧目,并在当年底举行为期21天的旦戏观摩演出,有16个剧团参加。《藏书》的黄五娘原本安排别人,但由于时间紧,领导临时决定交给学戏快的林舜卿。林舜卿很快便与陈馥闺(饰益春)联袂完成会演任务,《藏书》等剧目后来被编入《潮剧旦行表演艺术》一书。
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出很“火”的潮剧叫《张春郎削发》,起初林舜卿扮演剧中的皇后,可后来她却演起了张春郎,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起来有一段趣闻。1982年底《张》剧推出后在潮汕地区迅速引起轰动,接二连三的演出仍满足不了观众的看戏需求,偏在此时扮演张春郎的演员突得急病,短期内不能登台。戏突然偃旗息鼓了,“没看够”的观众对此呼声强烈。观众急,剧团更急,可能有什么办法,张春郎是第一主角,有谁人能替呢?编剧李志浦,导演吴峰、黄瑞英等主创人员讨论后,一致认为非林舜卿莫属。林舜卿虽曾在《续荔镜记》中饰演过女扮男装的黄五娘,那个潇洒风流的行止迷倒了几多观众,但当时她已年近半百,要正儿八经扮演小生无疑还是一个挑战,况且剧中“追殿”等片段是正字戏大师陈宝寿的真传,穿着高靴的张春郎手执拂尘,表演360度旋转、碎步、甩袖等,在观众心中已成“定格”,林舜卿能演好吗?黄瑞英代表剧组登门造访,林舜卿的爱人知道太太是个热心肠,郑重其事地“告诫”她不可乱接戏,免得自毁名角声誉。角色急需,爱人劝阻,林舜卿有些进退两难,但多年的舞台生涯使她明白“戏比天大”、“救场如救火”,于是最后说服家人果敢接下角色,最终仅用3天时间便登台出演张春郎!在汕头戏院演出三晚后,观众对“张春郎”的评价出乎意料的好,后三晚本要演《王熙凤》,已打出了戏码,结果观众向剧团强烈要求继续演出《张春郎》。本来只当是一个“拾遗补缺”的差事,没想到还演出了彩,林舜卿于是带着张春郎,在潮汕各地总共演出了70多场。
同行称赞她学戏“过目不忘”,林舜卿认为这缘于用心。她珍惜每次学艺的机会,当年为演好《活捉孙富》,在腊月里远道寻师向正字戏陈宝寿求教;1983年到上海交流演出时,看到昆剧名角演《痴梦》很出彩,于是便利用在沪逗留的空隙认真揣摩,最终“拿下”这折独角戏。
毕生奉献在氍毹
林舜卿毕生投身潮剧事业,对艺术的热爱使她克服了与亲人聚少离多等诸多不便。70年代初期,一次剧团放假,她带着一对年幼的儿女,从汕头坐船前往潮阳探望在那儿工作的丈夫,待船行近潮阳渡口时,眼尖的小孩发现迎面而来的船上坐着自己的父亲,于是大声疾呼。原来她先生正想回来汕头,一家人就这样在水上擦肩相遇了。先生向她比了一个“回家”的手势,林舜卿见状心领神会,待船靠岸后,马上买了回程船票。一生是戏的她还广结“戏缘”:1973年潮剧上广州与京剧、粤剧等多个剧种会演同名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由黄盛典饰郭建光、林舜卿饰阿庆嫂、吴木泉饰胡传魁,精彩的表演令其它剧种刮目相看。在该剧排演及交流演出过程中,林舜卿得到广州京剧团演员队长王保德的无私帮助,结下深厚友谊,她的女儿与王家的儿子后来缔结秦晋之好,两家数十年来相敬如宾,传为梨园佳话……
在伶界,林舜卿享有很高声誉,曾经不止一人说,最佩服的潮剧演员便是她。她表演老练独到,浑身是戏,在同一出戏中往往跨行演出,是“老戏骨”。她饰演《刺梁骥》的邬飞霞,出场时是青衣,一招一式,端庄规整,待到“刺梁”时已跨刀马旦,时而矮步行,时而碎步行,还有抢背、搏斗等动作;在向梁骥敬酒时,她一手托盘,一手持杯,且歌且舞,形神仿似贵妃醉酒,待到试探梁骥是否酒醉时,头戴凤冠的她接连说了三声“太师爷请茶”,一声比一声急促,配合珠冠的渐进急转,表现人物内心既紧张又期盼的情绪。在《三姑闹婚》中,她扮演的程三姑跨了老旦、花旦、刀马旦和青衣四个行当。值得一提的是,林舜卿还演活了《金花女》的金章婆,使这一刁钻泼辣、尖酸刻薄的女丑形象定格在了潮剧史上。笔者少时看《金花女》,被她饰演的金章婆给逗乐了,以致看戏回家后,还时不时模仿“堂审”时金章婆磕头掌嘴、画供认罪的情形,一次恰好被路过的邻居看到,误以为发生了事,待到“真相大白”,大人们也乐了。虽然事隔多年,现在长辈们偶尔还会提及当年的那一段“糗事”。无独有偶,有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几十年来是林舜卿的铁杆“粉丝”,每见电视播放《续荔镜记》,便不忘端上工夫茶对着屏幕上林舜卿扮演的黄五娘说:“小姐,请茶!”痴迷程度足见一斑。
林舜卿一生演出的剧目有悲剧、喜剧和正剧,人物古今正反、手到擒来,包括《金山战鼓》的梁红玉、《宝莲灯》的三圣母、《辞郎洲》的陈璧娘、《墙头马上》的李倩君、《嫦娥奔月》的嫦娥、《回书》的岳秀英、《香罗帕》的姨妈、《八宝与狄青》的皇后、《陈太爷选婿》的如夫人、《齐女情》的君夫人、《谢瑶环》的武则天、《柳玉娘》的常夫人、《忠义双夫人》的柴夫人等,现代戏有《沙家浜》的阿庆嫂、《龙江颂》的江水英、《党的女儿》的李玉梅、《金黛莱》的金黛莱、《彭湃》的虎嫂等,行当包含了青衣、闺门旦、花旦、刀马旦、女丑、小生、老生。此外,她独立或与人合作导演过《忠义双夫人》、《柳玉娘》、《太子贬巴州》、《妙嫦追舟》、《保婴记》、《宋宫恩怨》《上下集》、《幼主复国》《上集》等戏。知名演员郑健英、詹少君、邓少珍等,亦曾得到其教益。
1956年林舜卿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工作者”、“汕头市三八红旗手”,出席汕头专区群英会; 1960年7月到广州参加广东省首届青年戏曲演员会演,以《活捉孙富》的杜十娘获得表演优秀奖(最高奖),同年赴珠影制片厂拍摄潮剧电影《告亲夫》,该剧在泰国上映后万人争看,电影在月宫戏院循环放映,有观众为了能连续多看几次,甚至将全天的食物偷偷带进了戏院,林舜卿扮演的文淑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迄今东南亚的观众仍称呼她为“文小姐”;1963年在汕头“工商联”招待中央首长演出时,受到贺龙、聂荣臻元帅的接见,同年11月赴广州参加广东省支援农业优秀剧目会演,在《杜鹃山》中扮演主角柯湘,受到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接见。此外,她还荣膺汕头地区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广东省第二、四届艺术节表演奖等各种荣誉。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林舜卿数度赴泰国、新加坡、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演出,深受观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