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新闻报道

汕头推进城市扩容提质的三个着力点

2013-10-21 13:05:01 来源:汕头日报

结合我市市情,分别从空间布局、切入口、人口素质三个视角,探寻推进城市扩容提质、提升城市竞争力之道。概而要之,从市域看,优先规划建设东西两个辅城,形成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格局;从资源禀赋看,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为切入口,发展壮大城市经济;从人口素质看,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倘若城、产、人并进,则振兴发展可期。

加快发展辅城是优化城市布局的现实需要。在城市圈层三个层面上,主城区实施“北优、南拓、东扩、西联”战略,大幅拉开架构,近期重点启动南滨片区建设,形成“一湾两岸”的城市客厅;市域加速推进城市化,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卫星城,构建众星拱月的城市体系;粤东区域以交通为先导,加强城市间的协作,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推动汕潮揭城市群建设。组团式已成为城市发展主流,如果城市越摊越大,极易患“城市病”,发展辅城可相得益彰,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是主城区的延伸。主城以第三产业为主,三二产业优化发展,见其繁荣;辅城以第二产业为主,二三一产业协调发展,显其实力。因此,当前在做强主城区的同时,加快培育东西两翼增长极,以分担部分城市功能。澄海城区作为中国玩具礼品城、中国工艺毛衫名城和区治所,是东翼增长极的首选,但人口规模和城市规模偏小。可跨过莲阳河,将莲下镇纳入澄海城区,使常住人口增至37.7万人,建成区面积扩至41.5平方公里,其城市规模相当于1993年汕头市区的一半面积。峡山街道地处练江中段,西翼地理中心,是著名商贸城、中国家居服装名镇,常住人口22万多人。可打破行政区划,合并邻近村镇,规划路网,做大规模,建成工商业发达的辅城,带动周边村镇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发展城市经济的切入口。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每个城市的资源禀赋不同,故应根据城市特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汕头拥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难成旅游大市,但旅游业却大可提振经济带旺城市。从资源优势来看,滨海旅游、小公园、潮菜美食有望发展成为汕头旅游的三大支柱。汕头海岸线长,岛屿众多,拥有全国最大的内海湾,可立足海滨城市和百载商埠丰富资源,重点打造“一湾两区”,即环石海湾和石风景区、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小公园的活化将是汕头旅游的“月亮工程”,上世纪初留下的大批古建筑物,充满浓浓的怀旧情调和文化气息,历经岁月消磨而魅力不减,其历史文物价值是任何主题公园都无法比拟的,发展文化旅游前景十分宽阔。要广泛征求民意,精心设计修建,以期体现小公园的独特历史神韵。修复后的小公园,既是古建专家的得意之作,更是汕头市民和海外潮人集体记忆认可的场景再现。如果说,唐代看西安,明清看北京,那么,近代就到汕头小公园来。进一步擦亮“中国潮菜之乡”牌子。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名厨和美食家在传统潮菜基础上,开发高端时尚的精细潮菜,提升了潮菜的档次。潮府馆作为粤菜代表在上海世博会上闪亮登场,更让世人认识潮菜。可以大型餐饮集团为依托,组建烹调职业学院,办成潮菜研究、传承和推广中心。利用现代物流,在全国大中城市拓展连锁经营。精心办好美食节,开展各项潮菜、小吃技艺大赛,不断创新名菜,弘扬潮菜文化,将潮菜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使之成为进得寻常人家、上得国宴、出得国门的中华名菜。

提高人口素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被公认为知识密集区和科技创新区,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一个城市的能级。“六普”数据表明,汕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及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发展高等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已成为振兴发展无法逾越的一道坎。汕头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步伐,逐步形成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建成粤东乃至广东教育高地。本人曾撰文论述我市发展高等教育的构想,提出建立“1241”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即除综合性汕头大学外,组建理工、文理两所学院,另有4所高职高专和1所开放学院。目前,汕头大学是广东省除广州地区外唯一的省属“211工程”大学,其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兴办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即将落户汕头,这对扩大城市知名度、发展高端产业、提升人才竞争力意义十分重大。争取将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汕头文理学院。对于一所文理工科基础较好、以师范教育见长的高校来说,在广东师范教育布局业已完成、大专办学层次又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下,办成以提高基础文明和素质养成为主的文理学院,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上佳选项。此外,在农村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在城市开展社区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程度。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