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能否振兴发展关键在汕头,汕头作为粤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必须正视现实,发挥后发优势,在产业创新、社会创新、政府创新上多做功夫。”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为汕潮揭三市的差异化发展作出了重要的战略定位,希望汕头把握优势,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创新型经济特区的路子,为建设粤东特色城市群做出应有的贡献。
陈鸿宇教授是从汕头走出去的经济学者,此次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汕头建设成为“创新型经济特区、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粤东地区中心城市”的定位,陈鸿宇认为,这三个定位牢牢把握住了汕头的固有特点和优势。首先,近百年来汕头一直是粤东的经济、文化中心和海陆交通运输枢纽,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在粤东首屈一指。汕头港是全省海洋经济规划中大汕头湾区的核心。30年来汕头作为经济特区,所走的特区发展路子与深圳、珠海、厦门又是不一样的,主要依靠着自己的力量、依靠发展民营经济来建设特区,这条路走得卓有成效,但也走的十分艰难。因此,能否继续保持和发挥汕头的城市活力,发挥国家级特区和粤东最大港口的优势,继续担当起区域中心城市的重任,关键就看汕头能否发挥后发优势,学习全国其它特区和国家级新区好的发展经验,在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社会创新和政府创新上,走在粤东和全省的前列。所以,“三个定位”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汕头市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又体现着对区域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实现路径的尊重和遵循。
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提出,“建设汕头、潮州、揭阳资源共享、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特色城市群”,陈鸿宇认为这个提法本身很有创意。他认为,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中,目前只有粤东具备建设“城市群”的基本条件。首先是汕潮揭三个城市的主城区十分靠近,揭东、潮安相继撤县改区,在三市主城区及周边地区构成的三角地带里,已经集中着粤东三市超过一半的GDP和80%的专业镇,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和经济集聚度都相当高,制造业资源、机场、高铁、高速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集中配置,以这一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域构筑城市群,从而形成网络型的放大效应,将极大地推动粤东三市成为继珠三角之后又一个增长极。
如何加快建设汕潮揭的特色城市群?陈鸿宇认为,省的《决定》提出建设“特色城市群”的路径是“资源共享、一体化融合发展”。可见,必须通过改革,来扫除妨碍三市资源共享、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具体说,首先要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之间的交通网络构筑起来,让粤东的交通与全省融为一体,才能发挥各自的交通资源优势;其次,要积极推进粤东的产业布局和城镇化布局一体化,产业园区建设不能停留在“产村结合”、“产镇结合”的低水平分散状态上,要以现有的专业镇为依托,在粤东各市、各县构筑起一批有骨干企业支撑的、一镇多业、产业链基本齐备的园区;再次,粤东三市的主城区均过于窄小,不仅束缚了增长极的建立,也束缚了资源的发挥。各个城市都应通过新城的建设,努力将粤东三市的主城区连成一片,形成粤东特色城市群的大都会区;最后,要立足于粤东城镇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特点,加快建设澄海、潮南、普宁、惠来、饶平、揭西等“次核心”,在主城区周边农村地带探索“就地城镇化”和“就近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