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新闻报道

汕头:17省级专业镇列全省第二

2021-06-30 15:17:17 来源:汕头日报

去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莅汕,在考察“全国针织内衣名镇”——潮阳区谷饶镇后指出,“如果汕头有30%、40%、50%的镇达到这个水平,汕头何愁不富,何愁不强”,要求汕头“多培育一些像谷饶这样的经济强镇”。按照张德江书记的指示要求,我市着重从名牌产品市场化、骨干企业规模化、产业集群高级化等多方面着力,全力推进专业镇建设,并以专业镇为依托建设经济强镇。至目前,全市69个镇(街道)中有17个被列为广东省专业镇科技创新试点单位,专业镇总数占粤东地区的52%、全省的11%,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第2位。2005年,全市17个省级专业镇(街道)实现GDP229.06亿元,占全市GDP的35.2%;工业总产值达到58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2%;规模以上企业615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43.8%。

名牌是汕头建设专业镇、建设经济强镇极为重要的资源。到目前为止,汕头拥有全国驰名商标7件(占全省10.9%),中国名牌产品8个,国家免检产品7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02件(占全省9.98%),广东省名牌产品50个。“但名牌不能是‘盆景’,市场占有率低的产品称不上名牌产品;只有提高市场化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名牌产品才能真正变成拳头产品。”高度重视名牌产品市场化成为各级各部门共识,并从组织、政策、资金等诸多方面予以倾斜。我市千方百计优化软硬环境,加强区域品牌建设,为名牌产品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塑造对外宣传的良好整体形象。在参展广交会、中博会等重大展会方面,我市对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优先考虑,并从展位安排等各方面予以倾斜。我市各级各部门还依托专业镇的特色产业和品牌,积极组织、举办各种层次高、有影响的专业展会、新闻发布会,为名牌产品提供高效的展示平台,切实帮助名牌产品迅速扩大市场影响,从而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2005年,我市名牌产品企业年销售额214.5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28.32%,比增16.28%;税利23.4亿元,比增26.55%;出口创汇83884.88万美元,比增17.82%。

在建设专业镇、建设经济强镇的过程中,我市加大了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骨干企业规模化。我市制订实施了《汕头市工业商贸业龙头企业认定办法和扶持措施》,从土地供应、增资扩产、技术改造、品牌培育、出口通关等方面,对龙头骨干企业进行倾斜,鼓励企业增资扩产,使龙头骨干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按照《关于扶持企业创立名牌产品若干措施的通知》(汕府 2004 95号)的精神,市各项扶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名牌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创新项目优先予以支持,调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大技术开发投入的积极性。同时,我市还积极争取国家、省更多专项资金的扶持,引导和加强对名牌产品核心技术的研发,以及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对传统名牌产品的力度,推动企业技术进步。2005年以来至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90家,达到148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55家。

以专业镇为载体,我市还加快了推进产业集群高级化的步伐。以各级经贸部门为主导,全市着力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到目前,已收集并在网上公布的各种类服务机构达589个,在技术创新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人员培训教育平台、产品交易与物流配送平台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等五大平台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初步发挥了效用。继汕头市华银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汕头市中联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之后,今年5月中旬,又有汕头市粤诚担保有限公司成立,至此,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有3家。在技术创新平台、网络建设方面,仅17个专业镇(街道)就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8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33家,科技服务机构48个,并与不少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实施科技合作项目54个,建立了一批技术创新平台和在同行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行业网站。

当前,根据市科技部门摸查,我市具有专业镇特征的镇(街道)共有30多个,但经认定的省级专业镇仅17个,发展潜力还很大。有5个镇(街道)目前正在加紧申报省级专业镇(街道)。下一步,我市还将继续实施“省市联动共同推进专业镇(区)建设计划”,培育、打造更多的专业镇(街道),形成发展梯队;同时,鼓励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农业等多种类型的专业镇。作为总体目标,我市将力争到2010年底,全市省级专业镇数量达到25个。每个专业镇至少培育1个国际名牌产品和3个国内名牌产品。专业镇的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特色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