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新闻报道

汕头打造精细化管理“光华模式”

2017-09-18 13:15:47 来源:汕头日报


多年占道违建的活牛屠宰场被取缔,破旧厂房被拆除,沿金湖路两侧堤围建起的杏花公园和金凤公园遥相呼应,良好的人居环境带来辖区精神面貌的极大改善;曾经破烂不堪的“水浸街”光华路改造升级,多年的断头路厦岭路拆迁拓通,周边道路、人行步道也翻新修整,大学路两侧美化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墙“扮靓”了城市出入口……

走进金平区光华街道,记者发现,自创文强管工作开展以来,光华片区的整体面貌有了质的提升——环境美了,路变宽了,“脏乱差”少了,就连中心城区时有“回潮”的乱摆乱卖也基本绝迹了。对此,光华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旭升给出了简简单单五个字的答案:“精细化管理。”

吴旭升介绍,光华是老市区具有典型意义的城乡结合部,城区环境面貌较为破旧。原大量国有企业由于转移、经营不善等原因相继离开,片区遗留大量破旧厂房,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创文意识淡薄,管理难度相当大。创文伊始,吴旭升便意识到,环境的整治和队伍的建设必须同步进行,让“管”形成常态化、制度化,扎实稳固地推进“创文强管”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创文强管中,光华街道集中力量,把人财物投入到创文第一线,选择一批有责任心、有团队协作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干部组成创文第一线执行队伍,并以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进行严格管理,激励一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用+巧干”为指导,在探索打造精细化管理“光华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细化管理”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很费心思。在光华街道,有厚厚的一沓“创文强管”红头文件,从交叉式网格管理到门前三包再到卫生兜底巡查等等,都以白纸黑字形式予以明确责任、分工,并一一细化成具体可行的工作制度。不仅如此,街道还以百姓需求为导向,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优化、提升工作方法。

比如,在监督沿街商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时,街道向商铺免费提供、长期维护垃圾桶、竹夹等工具,引导商铺用竹夹对零星垃圾进行清理;老市区街道狭窄,内街小巷较多,街道增购了十多辆执法摩托车,扫除巡查管理盲区,有效提高了执法效率;夏天日照时间长、天气炎热,针对流动摊贩往往提前上街摆卖的实际情况,街道不固定路线并提前开展执法,达到出其不意的预期效果……

记者近日到光华街道采访时发现,街道创文一线人员手里又多了一样新装备——对讲机。吴旭升告诉记者,最近刚刚配备的这套新型对讲设备投入虽然并不算大,却能取代电话、微信群的低效运作,大大提高沟通效率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说到底,创文强管的有效推进,在于持续发力。吴旭升表示,创文永远在路上,光华街道仍在不断探索前行。据悉,近期街道还准备引进厦门的“友邻”模式,在光华打造一个社区公益服务中心,让辖区群众真切地感受“创文”成果,形成共享共建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