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新闻报道

汕头下拨市级资金4.5亿补助农村教师

惠师强师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2019-09-12 13:22:43 来源:汕头日报

  近年来,汕头市全力推进实施“强师工程”,各项惠师强师政策措施得以落地落实,全市教师队伍数量、结构、素质协调发展,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打造区域教育高地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全市有正高级教师11名,高级教师7370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获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4名、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6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1名。

  精准施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我市坚持“统筹规划、精准施训、精细管理”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推动开展教师、校长分类、分层、分科培训。以“高端型”培训为抓手、“普及型”培训为重点、“校本型”培训为基础,卓有成效地开展一系列市级培训项目,全市教师参加全员培训达35万人次。全市教师全员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近年全市教师的晒课率以及部级、省级优课的比率均列全省前茅。

  同时,我市通过组建教师工作室、特级教师讲师团,举办汕头市名师大课堂等活动,服务带动全市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目前已组建新一轮市教师工作室60个,实现各学段各学科全覆盖。采用“学段+学科”的方式成立7个“特级教师支教专家组”,直接对点挂钩相关区(县),建立常态帮扶机制,充分发挥优秀教育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工程,十八大以来,全市共招聘新教师约5000人。建立中小学教师提升学历奖励机制,从2016年起至2020年,对全市公办中小学参加研究生学历提升的在职教师,所需学费全额由市财政承担。目前全市共有约500位在职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提升。

  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共享公平高质教育

  为全面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我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正在逐步落地实施,有效促进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同时针对我市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仍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建立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制度,从2018年起,初定连续实施5年,实施定向本土化培养制度,每年按初中起点、大专层次教育、五年一贯制学制的模式培养约200名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计划到2027年,为全市培养1000名适应乡村小学特点,能够胜任多门学科教学,且愿意在乡村从事教育事业的全科教师,让农村地区的孩子也能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落实惠师政策让教师安心从教

  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一直坚持关心爱护广大教师,努力为广大教师谋实事、办好事,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确保制定出台的各项惠师政策落到实处,让广大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2012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建立贫困山区、边远农村教师生活补贴制度。从2012年1月起,对全市贫困山区、边远农村小学的在编在岗教师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全额承担。2013年,全省实施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我市加大对区(县)财政的资金支持力度,在获省级补助资金后,市财政按地方实际承担资金总额的50%,下拨市级补助资金。据统计,至2019年,我市共下拨市级补助资金45645万元,有力推进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落地执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