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狂欢季”、“莲花山腹地寻宝”、“潮汕古寨最全自助游攻略”……这些生动的语言和可爱的手绘图都来自《乡土潮汕》的微信公众号。打开全文阅读时,会发现每一篇文章的语言通俗易懂,但对潮汕乡土文化的解说却一点也不含糊,全都是有史可考。更不曾想到的是,作者竟是两名“八零后”女生——毛毛小西。
一拍即合创立公众号
毛毛和小西相识于一次“红头船精神”专题活动,对潮汕传统民俗文化有浓烈兴趣和热情的两个人一拍即合,短短的交谈之下就碰撞出许多火花,不久便达成共识要创办一个专门介绍潮汕风土人情的公众号。
从小在老市区长大的毛毛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作为一名潮汕青年,她对本土文化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大学攻读图书馆学的毛毛对信息的收集和搜索十分敏感,也深度阅读了不少潮汕历史文献。毛毛说:“当我看到一栋建筑的时候,我不仅仅是看到它外在的美,我会更想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想去挖掘它的历史脉络足迹。”
负责绘图及视频制作的小西,在做资料整合的过程中,发现网络上很多信息的真实性值得考究,于是她和毛毛向专业的老师和民俗专家请教,在她们看来,利用新媒体优势,对潮汕文化做一个现代的翻译,必须有专业知识做支撑。
经过一番“折腾”后,毛毛和小西的公众号在去年11月推出了第一篇原创文章,之后又以每周一推的频率运营着公众号。这种以视频、动画、手绘地图和图文相间等多形式结合的推文十分新颖有趣,一经发布就获得了不少的阅读点击量,不少网友还留言邀请她们到自己的家乡采风,感受更多的潮汕民俗文化。小西说,以新媒体的形式来展示潮汕的民俗、美食、旅游、观光,能够更容易地被年轻人接受,更好地将潮汕历史文化传播出去。
为求“真相”执着较真
《乡土潮汕》公众号是毛毛和小西利用业余时间在运营的,为了不影响平时的正常工作,下班后熬夜画图、写推文到凌晨一两点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周末更是至少有一天到处采风,对这个公众号毛毛和小西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
有一次到樟林古港采风时,毛毛和小西两人走到了塘西村。作为红头船的出海口,塘西村是樟林古港侨属侨眷最多的一个村落,按常理推断,这里应该以前设有侨批局。但问了好些塘西村的村民,大家都摇头否定。毛毛和小西不死心,回到家后,她们经多方努力联系上了中山大学樟林古港田野工作室的黄光武教授,作为塘西村本地人,也是樟林古港研究的权威专家,樟林本地人,这里确实有存在过一所名为南丰的侨批局,就在樟林中山路60号。工作室的另一位老师,陈嘉顺博士被她们这种热情感动,从广州联系专人给两人带路。(当时听到黄光武教授生病后不敢打扰,另外联系了陈嘉顺。)从早上7点一位叫陈邵敏的老伯做田野调查的毛毛和小西顾不上旅途的疲惫,迫不及待地联系上陈伯。当时已是晚上6点多,还没吃晚饭的陈伯骑着自行车,冒着小雨,来到约定的地方和两人相会。借助着手机微弱的灯光,陈伯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给毛毛和小西。原来当年南丰批局结业后被陈伯的先人接手了,陈伯正是南丰批局业主的后人,提起这所建筑的陈年往事,陈伯开始向毛毛和小西娓娓道来。南丰批局的蚝窗上的蚝片至今仍保存完好,光洁如新,毛毛和小西看了都惊叹不已。这一发现打破了樟林无批局的说法,批局的具体位置是河美村樟林中山路60号。后来两人又多次到实地采风,并收集了更多详尽的资料,现在正在进行图文创作,准备不久后在公众号推出。
讲好故事品读潮汕文化
毛毛和小西说,发布的文章和手绘图被网友多次转载出去,对她们是一种鼓励和动力,“在这个阅读快餐化的时代,让年轻人静下心来慢慢读一本文史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如果通过有趣的图搭配轻松的文字吸引到读者,这就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我们的理念就是讲好故事,打动人心。”毛毛和小西说,公众号肯定会一直做下去,除了确实是发自内心对潮汕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觉得有种使命感,想要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去传播我们的本土文化。毛毛和小西也希望相关政府部门或民间组织能够给她们更多协助力量,让社会形成一种好的氛围,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去感受到潮汕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加入到传播和保护的队伍中来。
新年伊始,毛毛和小西做好了2018继续行走的计划,希望将足迹延伸至濠江、揭阳、潮州、普宁等地,去探寻那些原生态村落,挖掘更多精彩神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