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专题片

《红色交通线》(3):斗智斗勇

2021-06-02 10:57:12 来源:本网

【串词】陈勇:我曾经在电子地图上进行了简单的测量,当年中共中央建立的那条迂回曲折、水陆兼程的中央红色交通线,长度大概是两三千公里,这么长的交通线,竟然秘密运作了四年多,而且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可见其中隐藏着大智慧,那么当年那些优秀的共产党先辈,又是如何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呢?
【配音】在两三千公里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上,水路占了相当长的部分。水路的有利条件显而易见:处在交通线前端的香港、汕头,往来主要靠船运,而且在那个年代,两地华洋杂处、百业并存,易于革命同志扮成不同身份人员来往。他们从上海乘轮船至香港后,再乘船进入汕头,搭短途火车进入潮州之后,又再乘坐电船或藏匿在船民的货船中,溯韩江而上之大埔。
【同期声】主持人 陈勇:我手头有一份1931年3月份,大埔交通中站站长卢伟良写给上级的报告。报告中介绍了韩江水路的情形:“韩江沿河地方市镇都有警卫队的设立……此路来往人等,多数是从南洋回家的或官僚政客,或在潮汕商家等。有韩江营护送,大约每条船十多人……潮安开船后韩江营即要检查,不过检查很马虎,同时士兵都是外江人。”
【配音】从潮安到大埔的电船,中途必须经过当时的大埔县城茶阳。地下交通员护送中共领导干部到此,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歇。不过,进入茶阳得先通过茶阳码头上敌人设置的检查关卡。沧海桑田,如今的茶阳古镇上已找不到码头的踪影。不过当年这里腥风血雨的往事,一些老辈人则略有耳闻。
【同期声】退休教师 王绍沪:当年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白色恐怖时期,他们设立了很多的检查站。其中茶阳是老县城,检查是最为严密的。

主持人 陈勇:严密到什么程度?

王绍沪:经常有国民党兵在附近巡逻,发现有陌生人的话,他就会盘查。

陈勇:那么我们的交通员是怎么跟他们斗智斗勇的?

王绍沪:交通员都是由香港总站派人来的,他们很有经验的,一般就打扮成平常百姓。中央人物像周恩来他就化妆成做生意的人,邓颖超就化妆成一位老师。
【配音】距离茶阳码头遗址不远处的茶阳老街,是当时县城商贾云集、货物集散的地方。这为革命同志的来往提供了很好的掩护。可惜,老街如今已经物是人非。但在老街上,我们找到了当年中央红色交通线上设置的秘密交通小站——同天饭店旧址。
【同期声】主持人 陈勇:王老师,当年这个同天饭店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王绍沪:一个就是密切注视国民党当地党政军的情况。第二就是接待要到中央苏区的同志、干部。

陈勇:也就是给大家提供歇脚的地方?

王绍沪:一般就是上面(青溪)的船来不了或者下面(潮州)发生情况,船晚点了。就一定要在这里吃饭或者休息一下,(饭店)后面就是可以逃跑的路线(通道)。
【配音】根据老交通员的回忆录,当年经这条交通线前往苏区的中央领导干部,有相当一部分人曾在同天饭店歇脚,其中包括邓颖超、项德芬、余长生,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等。我们在这里拍摄时注意到,同天饭店正处于老街的一个丁字路口上。老街上有什么动静,这里一目了然。为以防万一,当时地下党还在附近设立了一个“瞭望口”——同丰杂货店。
【同期声】退休教师 王绍沪:杂货店就关注那边有没有敌人来。这里如果不是交通站的话,同天饭店发现情况就会晚一点。(杂货店)发现情况不对的时候,他就从店铺后面出去,跑步到同天饭店去报信,他起到瞭望哨的作用。

陈勇:就是前沿阵地,对吧?

王绍沪:对对对。
【配音】事实上,在没有敌情或其它突发情况时,设在韩江上游的大埔交通中站,会提前派出小木船来到茶阳码头附近接应革命同志。当交通员听到远处电船的汽笛响起,就立即驾驶小木船靠近电船,一见到接头信号,就把电船上的革命同志接到小船上,而不在茶阳登岸。然后小船直接向上游行驶30里,直到青溪沙岗头靠岸,在码头附近的永丰号杂货店歇脚。
【同期声】大埔交通站纪念馆工作人员 钟家骥:这就是我们当年永丰号所在的地方。

陈勇:永丰号所在的地方,那我怎么没有看见呢?

钟家骥:因为1987年的时候,永丰号就被淹没了。
【配音】由于当地修建水库,沙岗头的码头和永丰商号都已经被淹没在水下。不过,在如今建成的大埔交通站纪念馆里,还原了这一地下交通小站的历史场景。
【同期声】大埔交通站纪念馆工作人员 钟家骥:我们人员和物资来到这里以后,如果有敌人跟踪。可以通过大集市的掩护,把人员和物资转移出去。但是平时的话,它就是一个普通的杂货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的一楼就是集市卖杂货的地方,二楼是秘密交通员休息歇脚的地方,三楼有一个门,直接连到后山,从那里可转移到我们的多宝坑小站。
【串词】永丰号地下交通站,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水路的最后一站。从这里开始,交通员就得武装护送革命同志,踏上崎岖的山路,艰难跋涉前往苏区。大埔交通中站组织武装护送中央领导干部时,为避敌人耳目,一般都是夜间出发,选择树木、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经当时大埔北部的小山村——多宝坑、铁坑、伯公凹,到达闽粤交界,经福建永定县郊外的桃坑,再渡过永定河,直至县城,20多公里的山路往往连夜走完。虽然任务艰巨,但交通员们,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同期声】中共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甘海洋:有一次我们两个交通员是住在山里,要过永定,结果与两个巡逻兵碰上了。两人就避实就虚大声喊叫,左冲右冲,迷惑敌人。在山里面,巡逻兵也不知道实际情况,以为是遇到了我们的主力部队,不敢轻举妄动。结果(交通员)得以脱险,这也是我们的交通员智斗敌人的故事。
【配音】在上世纪30年代初,永定县一度处于中央苏区的控制范围。革命同志在永定县境内的交通站短暂逗留几日后,又在武装护送下,经福建上杭、长汀,抵达红色首都——江西瑞金。
【配音】在这条漫长的红色交通线上,交通站除了护送领导干部之外,还担负着为苏区输送急需物资的任务。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发动下,有一批革命群众秘密担负起运输员的职责。地下交通员从香港、汕头等地采购的物资经过包装后,往往由汕头交通站把货运到潮州城。大埔交通站一般会派出两艘运输船,顺着韩江来到潮州城竹木门外的韩江河面交接。
【同期声】中共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甘海洋:我们自己交通站是有大船和小船,是我们自己人在运作。第二,接头,它是有暗号的,比如说把草帽挂在竹竿上就表示安全,就可以对接交货。
【配音】运输物资的船只逆韩江而上,来到大埔青溪镇境内的大水坑,这里设有一座储存、转运物资的秘密仓库。这座传统的客家土楼名为“棣萼楼”,是当地经商的刘氏家族所有,他们以家族生意为掩护,暗中支持中共地下党的革命活动。早在1928年,这里就成立了大埔县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小组,共有党员9名。1930年大埔交通中站组建后,这里成为下属一个交通站点,还组建了20多人的武装队伍,负责护送干部或押运物资。
【同期声】棣萼楼住户 范细英:我是革命后代范细英,我的奶奶是李阿应是接头人。她经常带着她的孙女送饭、送茶水、送番薯给革命同志吃。

主持人 陈勇:那么当年是怎么转送物资的?

范细英:那时候是水路,有码头,然后他们挑上来。

陈勇:哦,挑上来。//范细英:船运过来的物资,枪支弹药放在二楼,我们二楼有后门的。

陈勇:当时大家怕不怕呢?

范细英:也不是很怕。村里都很多人参加革命的,有事情都到这房子里商量。
【配音】据老交通员回忆,有时候时间紧迫,秘密运送苏区物资的小船一到青溪,大埔交通站立即组织革命群众抢运,乘着夜色肩挑到大埔北部的铁坑交通小站,再转往闽西。闽西特委书记邓发同志,也曾亲自带队参加了武装押运。
【同期声】主持人 陈勇:曾任永定县苏区主席的罗助发等人,多年后曾回忆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当时大埔是白区,到青溪运货要夜晚走,不能点火,不能讲话,只能以暗号联络。青溪到(永定境内的)古木督来往一趟要走九十多里,一个晚上赶回来。群众看见穿黑衫、带驳壳枪的交通员一来,就主动准备好工具等待来叫挑担。”
【配音】在当时的土地革命战争中,敌我双方在永定境内展开拉锯式争夺。为确保中央苏区物资供应,闽西交通大站长期秘密联络永定县城几家商店,作为固定的采办点,直接在永定及周围敌占区采购物资。而国民党地方保安部队因为缺乏经费,需向商贩收取税费,从而放松了经济封锁。
【同期声】中共龙岩市永定区委史志研究室原主任 赖立钦:物资采购来以后呢,有的时候一时运不出去,就放在我们永定县城专门储存物资的商户。这些商户把商品放在店面上,他把价位标得很高。假装在那边卖,实际上就不卖。后来把这些物资呢,运送到瑞金。
【配音】在前后四年多的时间里,中共中央以较少的牺牲,先后将200多位领导干部护送到闽西、赣南苏区,并向苏区筹集了大批物资,有力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而这条红色交通线的最高领导人周恩来,也经这条路线秘密转移到苏区。关于这次冒险的旅程,请继续收看第四集《伍豪之行》。


作者:汕头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中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