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专题片

《红色交通线》(6):不屈精神

2021-06-02 15:07:22 来源:本网

【串词】陈勇:毛泽东同志曾经把中央红色交通线比喻为“我们身上的血脉”。在参观闽粤多处交通站旧址时,我们就了解到一出出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一个个智勇双全的地下交通员和无数朴实善良的革命群众为保护这条“血脉”的畅通相互配合、无私奉献,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
【配音】为挖掘中央红色交通线的第一手历史资料,早在几个月前摄制组就通过申请,进入广东省档案馆查阅档案。可惜,记录当年交通线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档案有限,我们仅能从中共中央和广东地下党往来文件中,了解到当年地下交通工作运作的严密性和艰巨性。
【同期声】主持人 陈勇: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决定,要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秘密交通网。这份1927年颁布的中共南方局交通处工作条例,正是为了确保地下工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比如其中的第五条规定,各路交通处接到各县市报告及函件,无论如何,于收件两日内必须送到省委。特别紧急事务,则需即到即送,不准片刻停留。
【配音】而在1930年中共中央成立交通局,并着手开辟中央红色交通线之初,就做出规定:交通局各线、站,只同所在地的党委书记一人联系,不准和别的负责人发生关系。曾任闽西交通大站站长的李沛群,在晚年回忆录中提到,汕头华富电料行这个绝密的交通中站,“是直接由上海中央交通局单线联系的,我虽是永定交通大站的负责人也不知道,只有中央委员以上一级干部来才启用……”

【配音】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对交通员的选配也相当严格,要求党龄较长、有对敌经验、政治坚定,而且身体健壮。李沛群在回忆录中也提到中央传达的指示——“如果交通局、站认为有必要时,即使放弃一个区的工作,也必须把人调来。”而这些千挑万选出来的交通员,在后来都表现出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同期声】梅州市大埔县红色文化研究者 吴彬:卢伟良(早年)是当时广东省的交通员。他主要任务就是从福建到香港这条线。他有一次准备把(苏区缴获的)五百块的光洋送到香港(交给省委),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五百块光洋分别绑在两个手臂上,再穿上外衣,外面就看不出来了,由于天气很炎热,所以一路上银元把他的皮肤都磨破了,他是强忍着痛苦把这件事光荣地完成了。
【配音】永定籍的中共中央交通员熊志华,后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晚年时,曾留下一部具有文学色彩的回忆录《红线》。其中有一段故事,生动回忆了1932年他负责从上海秘密携带电台零件,前往江西苏区的惊险过程。当时,他将电台零件藏进装满饼干的瓶装饼干盒,与其它糖果、罐头等礼品一起打包,扮作商人来到汕头,并住进了汕头南京旅馆。
【同期声】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研究员 秦梓高:刚刚吃完晚饭,他就到街上去溜了一圈,看到潮汕的特产,有一个竹的枕头。他感觉,那也是可以化装的东西,他就买回店里去。已经晚上8点了,店小二领着一对警察来查房。警察就马马虎虎看了一下就走了。熊志华感觉还是安全为好,就把电台零部件,藏到他买的竹枕头里面,放在床铺上,好像(旅馆配套给)客人睡觉的枕头。
【配音】果然,在熊志华藏好电台零件不久,又有宪兵队前来旅馆搜查,翻箱倒柜之后,熊志华再逃过一劫。而就在宪兵队离开之后,店小二又敲响了他的房间门。
【同期声】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研究员 秦梓高:店小二就跟他说,先生,你最好把你的行李寄在我的栈房里,那边是不会警察去搜的。熊志华得到启发,就把枕头跟衣服等物资呢,由店小二领到他的栈房里面放。12点,又有一批人员来了,自称是国民党政府的特派员,要严查过往的旅客。这时罐头不单给他撬开了,而且把他衣领什么都摸了一下,看有没有藏什么东西。但熊志华心中有数,应该给他查的东西已经移走了。
【配音】这里是位于福建永定城郊的桃坑村。在这个小山坳里,曾经设置了一个桃坑交通小站,可惜如今仅剩残墙断壁。当年,熊志华经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水路,从大埔青溪登岸之后,在武装人员护送下翻山越岭,于某天凌晨抵达这处桃坑小站,准备渡过永定河进入永定县城。不料,天刚亮,村口就响起了枪声,原来是他们的行踪被当地民团察觉,双方发生战斗。
【同期声】地下交通员烈士后人 邹广敦:当时我们刚好也有一个交通员,就是我伯公凹交通站的站长邹春仁和另外一个交通员李寿科,还有一个是梅芳嫂,也(跟熊志华)在一起。邹春仁就往这个内山一直转移。李寿科呢是留在这个交通站上打狙击。熊志华和携带电台的同志们,其实已经从这个后山,一直往上,翻过去就是永定河了。结果,那个李寿科就身中数枪以后光荣牺牲了。后面,我们的救援的同志们来了以后,找到这个山的后山,邹春仁当时倒在一棵大树底下,因为肚子被打烂了,肠子都流了一地。
【配音】最终,熊志华得以安全脱险,将电台零件护送到苏区。后来,在遗作《红线》中,他不仅描写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也记述了当时地下党组织和革命群众鱼水情深、并肩战斗的关系。文章特别提到,当枪声想起之初,在交通站帮忙烧水做饭的贫农梅芳嫂,勇敢地挺身而出,引开敌人的情节:“只见梅芳嫂飞也似地向对面一座大山狂奔!砰砰砰,枪声更猛烈了。只见村外一群匪军正向梅芳嫂疯狂地追击!说时迟那时快,我们立刻明白机智勇敢的梅芳嫂,是用调虎离山之计,想把突然进村的敌人引到对面山头上。”
【同期声】主持人 陈勇:梅芳嫂第一时间就到山上去引开他们。

地下交通员烈士后人 邹广敦:这说明了我们当年的党组织,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走群众路线。这个梅芳嫂,她第一时间用自己的身体,冒着生命危险去引开敌人。我想就是对党的那种绝对的信任,和心甘情愿的付出。交通站走的群众路线,我也完全可以证明,我家族,就家族式地参加到革命工作中来。还有大埔青溪,像邹日祥他们也是家族式的交通站。
【配音】为我们带路的邹广敦先生,他所提到的自己家族运作的交通站,位于桃坑交通站几公里外的另一个小山坳——伯公凹。这里地处闽粤交界,分上凹、下凹两个自然村,当年由两个家族分别秘密执行着不同的交通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上下伯公凹先后有30多人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年轻生命。其中下伯公凹在土地革命时期就涌现出“一门七烈士”的悲壮事迹。在这座小土楼的“红色伯公凹”展览前,身为义务讲解员的邹广敦,每每讲起曾祖父邹端仁的故事,都会几度哽咽。原来,当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封锁,苏区食盐紧缺,交通员邹端仁受命担负起采购食盐的秘密任务。在一次秘密运输食盐的过程中,邹端仁和两名革命群众一同被大埔民团抓捕,受尽21天的监禁和酷刑,但他始终没有透露党的秘密。
【同期声】地下交通员烈士后人 邹广敦:第21天,国民党召开万人大会,把邹端仁吊在埔北中学的一棵大树上,端起枪把我的曾祖父当活靶子射杀,淋上煤油,点火焚尸。邹端仁的长女邹桂英,时年才17岁,还有他的小女儿,邹春英才13岁,也就是阿敦的大姑婆、小姑婆亲眼目睹了父亲牺牲的惨状,看到父亲被烧成像咸鱼干一样,以至于一辈子都不敢去触摸咸鱼。
【配音】沿着中央红色交通线伯公凹交通站往回追溯,位于大埔境内的多宝坑交通站,也是一个家族式运作的地下交通站点。交通站站长邹日祥以经营木材生意为掩护,发动家人协助地下交通工作,曾安全护送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从多宝坑进入永定,前往中央苏区。而他自己也曾三次因“通共”嫌疑被国民党反动派拘捕,经受严刑拷打而始终没有叛变,最终被组织营救。而他母亲却因为掩护革命同志而献出生命。
【同期声】交通员邹日祥的侄孙 邹铁平:有一次,我叫做祖叔婆的(邹日祥母亲),晚上12点来钟国民党把我们这个小村都包围起来。她就从这个小屋子出来,想把国民党引开,一开门就被国民党兵打死了。
【同期声】梅州市大埔县博物馆馆长 邓亿娜:在这一次他的母亲壮烈牺牲之后。他(邹日祥)又一次被捕入狱。他的妻子江崔英忍着剧痛,掩埋自己的婆婆,虽然也挂念着牢中的丈夫,但是仍然坚定自己的信心,继续接过婆婆和丈夫的重担,战斗在交通线上。
【配音】事实上,作为地处苏区与白区交界地区的大埔交通站,交通站同志与地下党员、革命群众长期并肩作战,已凝成了血浓于水的革命情谊。交通员熊志华在遗作《红线》中,也提到多次在交通线上执行任务,受到大埔“永丰”杂货店店主余良晋一家、青溪里铺村陈嫂等革命群众的帮助。而在大埔境内漫长的水路上,当年在沿途还有若干革命群众秘密参与了交通线物资运输工作;永定县境内则有多家商户秘密为红色交通线负责采购物资。
【配音】1934年底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踏上长征之路,这条红色交通线停止运作。但此后,由于叛徒告密或敌人围剿,包括青溪地下党员、运输物资的老船工、永定县秘密采购物资的商号老板等若干无名英雄先后惨遭杀害。位于大埔茶阳老街上的这座“同天饭店”,曾经是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站点。身为共产党员的饭店老板孙世玠,曾几度被捕,最终壮烈牺牲。但他在刑场上展现出来的坚贞不屈精神,仍深深打动着后人。
【同期声】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退休教师 王绍沪:国民党叫他交代共产党的秘密,他肯定是没有的,他始终坚守党的秘密。最后拉到那边那个沙坝去枪毙的时候,一路高呼,围了很多人看。他高呼“共产党万岁!”当时的场景非常感人。 
【串词】当年,无数党员同志和革命群众用鲜血共同铸就了就这条“摧不垮打不烂”的红色交通线, 换来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最终胜利。转眼70多年过去,在一代代老区人民的共同奋斗下,闽粤各地革命老区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继续收看最后一集《红心永葆》。


作者:汕头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中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