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词】欢迎收看《潮汕左翼文化名人》系列专题。今天我们要讲左翼作家联盟中的一位来自潮汕大地的女作家,她的文学成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举足轻重,在上世纪30年代的国际上极具知名度和影响力,被誉为“中国新诞生的最出色的和最有希望的女作家之一”。她为了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就是上海龙华24烈士之一,也是“左联五烈士”中唯一的巾帼英雄——冯铿。
【配音】1907年11月5日,在韩江之滨的潮州城南云步村冯家,诞生了一个女婴,她就是冯铿。冯铿原名冯岭梅,祖上是官宦之家,原籍浙江杭州,清末移居潮州。
【同期声】潮州市云步村村委会主任陆建钊:
云步(以前)是一个商埠,江浙一带很多的商人也到这边做生意,冯铿她爷爷也是从江浙那一带到这边做生意,后来就在这边买了房子定居下来,她爸爸妈妈是教书的,书香门第,我们云步很多人都知道在四甲这边有一户人家姓冯的。
【配音】出身书香家庭,冯铿自小就酷爱文学。
【同期声】潮州市枫溪区史志工作负责人翁义彬:
8岁时就开始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很早就显露出其出色的文学才华。
【配音】1920年,13岁的冯铿来到汕头市礐石正光女校就读。她年纪虽小,但才学过人。1921年春天,冯铿进入了当时汕头第一所由中国人独立创办的中学——私立汕头友联中学。
【同期声】汕头市友联中学副校长翁志泓:
当年她的妈妈、她的大哥都在这所学校里任教, 冯岭梅既有潮汕女孩那种聪慧,心灵手巧的一面,她身上更有五四青年那种爱国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体现,她在友联中学是剧社、文学社还有读书会的骨干
【配音】1925年,国民革命在广东兴起,潮汕地区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国民革命的中心之一。而此时,冯铿进入了友联中学高中部。
【同期声】汕头市友联中学副校长 翁志泓:
(冯铿)高中时期刚好遇到了“五卅惨案”还有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1925年的第一次东征,她就组织了筹款,支援我们的东征军,第二次(东征),周恩来总理当年是作为东征的领导人之一,在群众大会上的讲话给了她很大的鼓舞,从此她就把更多的革命热情投入到广东国民革命运动当中去。2900她参加话剧的编剧、导演、演员,到大街上去宣传革命,宣传进步思想。2916写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发表在《友联期刊》,更多的还发表在《岭东民国日报》副刊。
【串词】在风起云涌的动荡年代,接受新思想启蒙的冯铿,认识到“唯有革命才能救中国”,于是,她以笔为枪,投入红色洪流之中的大时代。期间,冯铿发表了《国庆日的纪念》《破坏与建设》《学生高尚的人格》等反映对现实社会斗争进行思考的文章。这些文章对政治的洞察力入木三分,又具有鲜明的革命战斗精神,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
【配音】1926年,冯铿高中毕业后,到潮安县一所小学当教员,她一边教书,一边学习写作,立志要成为作家。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潮汕的许多共产党人、革命志士和工农群众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冯铿也被迫流亡。
【同期声】汕头市友联中学原校长 张冬生:
她到了桑埔山下的一个地方,就是现在莲塘的新寮村,在那边躲了八个月。1928年的春天,她和许美勋(冯铿恋人)来到了澄海县,任小学教员。期间,她和几个要好的同事一起到当时澄海县城的陈氏祠堂,成立“东方学校”,但不久之后又遭到了国民党的迫害。
【串词】1929年的元宵节,冯铿与许美勋从汕头乘船前往他们向往已久的上海。当时的上海是全国革命文学的中心,既有我国新文学的旗手鲁迅,又聚集了全国众多一流的作家、艺术家,还有为数不少的潮籍革命家和文学人士。
【同期声】汕头市友联中学原校长 张冬生:
冯铿刚到上海的时候,首先投靠了洪灵菲、戴平万还有杜国庠三位老乡,三位都是当时国内提倡和创作革命文学的中坚作家。1929年5月,在杜国庠、柯柏年的介绍下,冯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配音】入党之后,冯铿更加积极参加联络工会、张贴标语、印发传单、宣传群众等革命工作,还先后创作并发表了诗集《春宵》,随笔《一团肉》,短篇小说《遇合》等作品。这是冯铿第二个创作的高峰期,从而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同期声】汕头市友联中学原校长张冬生: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了,冯铿是当时(出席)成立大会的40余人之一,也是左联(首批)50名成员之一,她当时还在左联的工农工作部工作,可以说是成为左联的骨干盟员。
【配音】1930年5月,为迎接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召开,上海各革命组织进行广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左翼作家联盟也及时召开会员大会,推举冯铿、柔石和胡也频代表左联出席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
【同期声】汕头市友联中学原校长 张冬生:
她创作了以苏区的生活,红军斗争为题材的作品,如《小阿强》《华老伯》《女同志马英的日记》,成为中国左翼文学当中第一批歌颂苏区斗争的文学作品。2355这些作品在当时来讲都是现代文学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这也是冯铿最后的作品。
【串词】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为了应对六届四中全会后的政治局面,抵制王明左倾错误,1月17日晚上,柔石和冯铿到东方旅社,参加一个党内的秘密会议。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突然到旅社搜捕。冯铿与林育南、柔石、胡也频、殷夫等八位同志落入敌手。
【配音】1931年2月7日,李求实、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五位年轻的左翼作家,与其他被捕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及左联盟家共24人,在位于龙华的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被秘密杀害。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震惊中外。鲁迅在左联机关刊物《前哨》悲愤地撰写了《柔石小传》和《中国无产者革命文学和前躯的血》等文章,后又写下名篇《为了忘却的记念》,通过对烈士生平的回忆,叙述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品质,同时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无耻的兽行。
【同期声】汕头市友联中学原校长 张冬生:
鲁迅默默地收藏了冯铿写过的一些文章,写了著名的“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悼诗,2653冯铿遇害之后,夏衍把消息告诉史沫特莱,史沫特莱当场哭了出来,因为史沫特莱她也认为冯铿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作家。
【配音】冯铿牺牲时才24岁。而她在去上海之前,已经做好了随时为革命事业作出牺牲的准备。
【同期声】冯铿远亲王璜:
冯铿(去上海前)绣了一对枕绣和帐眉,要寄去新加坡给她姐姐,0515表达她对她姐姐的那种敬爱,也因为要去参加革命,预感在革命风潮中有可能牺牲自己,所以她才有一种“我要以此爱来留做纪念”这样的思想绣了这对枕绣。
【同期声】冯铿侄孙女蔡璇铿:
2621冯铿老姨对我们子孙的影响非常大,我们也时不时听父母说起她的事迹,我们这些后代会把她化成一种精神和力量。
【同期声】汕头市友联中学学生罗佳炜:
一1552 我们为有冯铿这样一位校友而骄傲,她的坚持奋斗和革命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我们
【串词】“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末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冯铿短暂而璀璨的一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去年以来,汕头市以冯铿烈士事迹为主题创作的舞剧《岭上梅》,多次展演,好评如潮。如今,在冯铿烈士的故乡——潮州云步村,也已经规划出一片土地,准备建设冯铿烈士纪念馆,把烈士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记者】徐影 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