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声】主持人 廖奕凯:
很多的外地朋友都想来南澳看海。这里有灿烂的阳光,细软的沙滩,海鸟翱翔,海鲜肥美,大家都很享受这种大自然的恩赐。但其实,南澳还有很多值得探秘的地方。可能你还不知道,南澳岛起码有8000年的文明史。换句话说,潮汕的文明史最早要从南澳岛讲起,而且这8000年当中,南澳还见证了不少中华历史的大事件。今天我打算参加一个青少年夏令营,让老师带我去打开南澳岛这本浓缩的中国历史课本。
【同期声】主持人 廖奕凯:
你瞧,这些不起眼的细小石器,就是南澳8000年文明史的物证。听说这些石器,是上世纪90年代在南澳象山发掘出来的。经过科学鉴定,这些出土文物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的用具。考古学家把这处文化遗存称为“象山文化”。
【同期声】主持人 廖奕凯:
千年以前南澳先民的活动轨迹,能见诸史册的,几乎是寥若晨星。多年以前,人们在黄花山的海边,发现一处宋代的字迹模糊的摩崖石刻。现在我看到的这张照片,这是一张翻拍的照片。这是现存最早的南澳先民海上活动的文字记载。“弟子歐七嫒同夫黃遠舍井二口”
【配音】“舍井”是宋代的一种佛教理念。专家分析,这很可能是当崇信佛教的商民凿井取淡水后,刻石以表达感恩。由此推测,当时的南澳岛很可能已成为海上商贸的中转站。
【同期声】主持人 廖奕凯:
从明代开始,南澳海域已经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地方志记载:明朝初年,朝廷为防倭寇实行海禁,但到了明中期以后,海禁逐渐松弛,加上西方大航海时代拉开序幕,这也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私人海上贸易。当时最大宗的贸易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这些——瓷器。这些都是“南澳I号”古沉船打捞上来的文物。
【配音】“南澳I号”出水的青花瓷多为漳州窑。“南澳I号”很可能是往返于闽粤与南洋间的私人海上贸易船。
【同期声】主持人 廖奕凯:
我们都知道,南澳是一个县。那为什么会在这里立一块“闽粤界”的界碑呢?原来呢,在明朝以前南澳是隶属广东的。但是在明中期万历年间,南澳被一分为二。深澳、隆澳归广东潮州府,云澳、青澳归福建漳州府。朝廷在这里设置南澳镇,这个“镇”不是我们现代行政辖区的“镇”,而是相当于一个军区。军区首长就称为“(副)总兵”,这座总兵府就是他的衙署了。
【同期声】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陈友义:
关键就是明朝时候,倭寇、海盗海贼很多,所以朝廷设置副总兵,这个地方划成两个省来管,他(副总兵)是节制两个省的兵,协调。
【配音】自明清以来,南澳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总兵府北面4公里多的海边,有一处知名景点“金银岛”,相传就是明朝南澳岛上最强悍的海盗吴平,在被戚继光、俞大猷剿灭之前藏宝的地方。
【同期声】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陈友义:
吴平失败“跑路”,跑之前就埋起来。就剩下一句话给大家猜:“水涨淹不到,水涸淹三尺”。五六百年了,到现在也没人去挖过。
【同期声】“角茶轩”负责人:
那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角茶轩”,是潮汕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茶空间。
【配音】天井、莲缸、月亮门、滴水瓦当、金漆木雕闪门,一个个潮汕传统民居的元素,透着浓浓的潮味。
【同期声】主持人 廖奕凯:
来到这么高雅的地方当然不仅仅是喝两杯茶了,我还要跟小同学们一起去听老教授讲工夫茶的历史文化,走。
【同期声】汕头大学教授 陈志民:
我们宋代这种把茶叶碾成粉末这种方式,改变成一条一条的茶叶来冲泡。所以它使这个器物产生了一种改变。那么这个工夫茶四宝,基本上是在明朝的中后期开始(兴起)的。
【同期声】主持人 廖奕凯:
作为海上丝路重要中转站的南澳岛,过去是商贾汇集的福地,兵匪争夺的要地,如今一桥飞架东西,南澳又成为旅游的胜地。相信沐浴着改革开放40年的阳光,南澳的明天将更加美丽。
【记者】: 林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