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专题片

《汕头第一》(13):南澳I号——我国水下考古第一艘明代沉船

2021-06-14 09:48:24 来源:本网

《特区40年·汕头第一》“南澳I号”:我国水下考古第一艘明代沉船


【串词】说起“南澳I号”,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2007年5月25日,一艘古沉船在南澳附近海域被发现,后被称为“南澳 I 号”。经考证,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艘明代古沉船,是我国目前经过正式发掘的一艘明代商贸船,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2011年6月,“南澳 I 号”被列入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水下考古项目,其所运载的部分瓷器被打捞上岸。今天,就让我们来回顾“南澳 I 号”水下考古这一曾经轰动文物考古界的大事件。

【配音】今年10月1日,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南澳 I 号”展厅正式向公众开放,展厅面积700多平方米,分成了序厅、海上丝绸之路的探索和“南澳 I 号”的发现三个部分。这艘仿照“南澳 I 号”沉船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模型,被放置于序厅正中央最显眼位置,里面的瓷器正是打捞上来的文物。这一巧妙布置,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期声】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讲解员 吴暖冬:

 仿佛是穿越了400多年 来到水下

包括我们地下的这些瓷器

还有沙子都模仿得非常相似

【配音】“南澳 I号 ”明代沉船是2007年5月25日被发现的。

【同期声】: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馆长 黄迎涛:

是渔民在潜水捕鱼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

当时 云澳边防派出所接到渔民报告以后

就到了现场?

我们是当天下午接到110的报警

所以我们就到了现场?

一开始渔民打捞上来的是27件文物

所以我们通过对现场进行初步的鉴定

估计是明代的瓷器

并且根据出水的文物数量估计下面有沉船

【配音】发现文物的地点位于南澳县东南乌屿与官屿之间半潮礁海域,俗称“三点金”。与南澳岛最近距离约2海里。2007年5月26日凌晨,南澳县公安局云澳边防派出所接监控人员报告,又有两艘渔船在该点打捞文物。该所迅速出警,共缴获瓷器118件。经文物专家对前后两天获得的瓷器进行鉴定,确定为明代万历年间的瓷器,初步判断为外销瓷。同年6至7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水下考古队对沉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勘探,采集外围文物近800件,一座沉睡于海底400余年的宝藏,终于浮出水面。

【同期声】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馆长 黄迎涛

第一年就做了一个外围的打捞

渔民上交上来的?

跟我们外围打捞上来的加在一起

总共差不多是1000多件(文物)

【配音】2009年9月26日,“南澳 I 号”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启动仪式在云澳镇举行。水下考古不同于一般的陆上考古,海洋天气和水文情况是决定考古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

【同期声】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馆长 黄迎涛

 当时因为“南澳 I 号”这个点

水下考古比较特殊

所以我们一般都是

在4月份开始, 到7月份结束

只有3个月的时间

【配音】从“南澳 I 号”被发现到水下成功发掘,前后历时6年。经考证,这是一艘明万历年间向外运送瓷器,在途中失事沉没的商船,船长25米多,最宽处有七八米,保存较为完好。沉船处水深约27米,而船体大部分被泥沙覆盖。“南澳I号”共出水各类文物三万余件,货物主要为漳州平和窑以及景德镇观音阁窑、闽安窑等地所产的瓷器,还包括钱币和铜器等。这些瓷器造型精美,大部分为青花瓷,也有部分青釉、白釉、青白釉瓷器,涵盖有人物、花卉、动物纹饰的青花大盘、碗、罐、盆、钵、杯、瓶、粉盒等品类。其中,有少量宋元时期的瓷器。

【同期声】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馆长 黄迎涛:

“南澳 I 号”大量是以大盘为主

就是以三四十厘米的大盘为主 占了87%

“南澳 I 号”的发现 解决了一个问题

就是“汕头器”是怎么来的

然后? 漳州这块的贸易

在隆庆开关到万历这段时间

海上的贸易是怎么样的

另外一个 明代造船技术 航海技术这些

都可以解决了一大堆课题

我们这几年基本摸清了整条沉船的瓷器的窑址?

到漳州(平和)的大垅 二垅做过调查

【配音】连年来,围绕“南澳 I 号”古沉船的相关课题研究一直没有停止,通过对出水文物的综合分析,考古人员逐渐触摸到鲜活的历史。

【同期声】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馆长 黄迎涛

它的很多纹饰跟我们中国的儒家文化

与汉文化圈的文化比较密切

包括仕女盘 麒麟盘 凤凰博古

“封侯爵禄”(纹饰)

所以当时我们为什么说

这条船是到东南亚的

就是因为它跟我们儒家文化

有着一定相关联的东西

?在盘子里通过一些纹饰表现出来

【配音】为追求保护效果的最大化,相关部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原真性原则,作出对沉船不予打捞、原地保护的决定。2012年,考古人员完成最后一次文物清理后,将一巨大的铁罩置入大海,把“南海 I 号”整体罩住,保护起来;而相关的海域已申报为广东省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

【同期声】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馆长 黄迎涛:

我们对沉船不打捞

整个水下考古 如何规范化 如何发掘?

“南澳 I 号”是做了一个典范

阳江“南海 I 号”它是整船打捞起来的

而“南澳 I 号”是第一条水下做考古的沉船

因为“南澳 I号”跟阳江“南海I号”

是两个有区别的东西

阳江那边淤泥比较多 没凝结物

所以比较容易打捞沉船

“南澳 I 号”这边 出现很多问题

里面有很多凝结物 并且最大的凝结物有一吨多

如果你把这些凝结物处理掉 可能会破坏沉船

所以我们不如整条沉船重新回填

文物打捞完后重新回填

然后用一个铁罩 三百多吨的铁罩

把它罩在水下


【串词】“南澳 I 号”的发现,有力地证明汕头、南澳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对于研究粤东历史海上交通运输、对外贸易,乃至我国的航海史、造船史都具有较高的考古和研究价值。同时,“南澳 I 号”的抢救发掘和保护,也为水下考古的规范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记者】林在鹏 郭义成

作者:汕头广播电视台 电视节目中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