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专题片

《特区40年·潮创故事》(10)郑通亮:奋斗不息 与特区同行

2021-06-16 11:29:28 来源:本网

《特区40年潮创故事》(10)郑通亮:奋斗不息 与特区同行

【记者】马畅 孟磊


【串词】在珠海经济特区开办之初,不少市政工程建设的主力军都是潮汕人,其中,来自潮南井都的郑通亮就是这支潮汕军团中出类拔萃的一位,在外打拼30多年,他用智慧、毅力和爱心成就个人传奇。如今,68岁的郑通亮仍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今天的潮创故事,我们一起来了解珠海潮联会永远会长、珠海中宝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通亮。

【配音】在位于情侣路的珠海中宝置业有限公司总部,向外望去,珠海大剧院、港珠澳大桥尽收眼底。每天,郑通亮的行程都挤得满满,浓郁的乡音、敏捷的思维、自信的谈吐,让人足以读出潮商劈波斩浪、勇立潮头的精气神。

【配音】郑通亮出生于潮南井都一个农民家庭,自小头脑灵活、胆识过人,十七八岁刚成为家庭劳力时,他就大胆承包了生产队管理鱼池的工作。

【同期声】珠海潮人海外联谊会永远会长、珠海中宝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通亮

每年400条鲩鱼放进鱼池,年底要400斤鲩鱼交给生产队,就不用参加生产队劳动,我就自由了可以去打工。我去井都13个村都劈过柴给渔民作柴火,晚上才去割草养鲩鱼。

【配音】为补贴家用,精力旺盛的郑通亮还四处打零工,1972年,他带着一个施工队,开始从事农田水利建设,慢慢积累建筑经验。

【同期声】珠海潮人海外联谊会永远会长、珠海中宝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通亮

挖过树头卖个潮阳饼干厂,在海上洗过贝壳(买给石灰厂)。我二十六七岁在潮阳采石,做师傅了,带领30个工人,到成田、沙陇、两英修水利,做拱桥,做了整整4年,学了很多经验,认识很多人。

【配音】后来,郑通亮带着建筑队,开始承接市政工程。

【同期声】珠海潮人海外联谊会永远会长、珠海中宝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通亮

到汕头建设市政道路,挖水沟、铺路牙,从西堤铺到大华路,建设金砂东路那里的排洪沟。到1980年开始建“三三四”那些楼房,做了两期。

【配音】1982年,郑通亮决定到珠海看看,当时,珠海基本找不到三层以上的建筑,也没有水泥路,都是泥路上压沥青的柏油路。1983年,郑通亮带着工程队进驻珠海,开始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同期声】珠海潮人海外联谊会永远会长、珠海中宝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通亮

我带了两万块钱来珠海,就开始建水泥仓库,90天干成,起初都是在特区开路、挖沟、筑海堤、填海造地。汕头围海造地积累有丰富经验,这些建设对我们来讲经验丰富,设计人员都来同我们商量怎么设计,怎么施工,我们在这里大家认可的。

【配音】凭着诚信为本、信誉至上的经营之道和敢于拼搏的干劲,郑通亮很快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10年间就参与十七八个大工程的项目建设。

【同期声】珠海潮人海外联谊会永远会长、珠海中宝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通亮

整整大干10年,最高峰指挥建设14个工程,九州港两个去香港、深圳的码头是我建的,湾仔13个码头、横琴两个渡口码头、湾仔一期二期三期海堤、高栏港两个防波堤、唐家湾码头,都是我建的。每天干到凌晨一两点钟回到家。。。记账,谁谁谁多少钱。当时买菜、指挥工程、新接工程都是靠自己。我当时是够勇敢的,到了家,水都没喝,有事开着摩托车就出去。到1990年,我在珠海第一桶金赚得很满。

【配音】抱团发展、相互扶持是潮商的特征之一。1995年,郑通亮、郑志才和王德雄三位潮汕人合资2亿多元,垫资承建珠海大学一期工程,也就是后来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同期声】珠海潮人海外联谊会永远会长、珠海中宝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通亮

当时国土局长说,你们潮汕人郑通亮不得了,仅一年就把地填起来。他说你们为潮汕人争光,太争气了,我们受到很大的鼓励。

【配音】2003年,郑通亮与合作伙伴成功收购广州亿安广场和深圳海湾广场,把投资项目扩大到物业等领域,先后成立珠海晟通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富铿集团有限公司和珠海通美物业管理公司,拥有珠海书城,广州万菱、深圳万菱等大型商场等,涉及房地产、物业管理、医疗文化等领域。说到家乡,郑通亮尤其感恩在家乡学习到的技术和经验。

【同期声】珠海潮人海外联谊会永远会长、珠海中宝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通亮

我们都是来自家乡潮汕,都做过很艰苦的事情,还是要感谢当时家乡给我们奋斗学习的机遇。来到珠海特区,珠海给我们大量的机会,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我们的专业,我们也做出很大的成绩。

【配音】郑通亮老家在潮南井都神山,每年,他和妻子都会回来走走,30多年没有间断扶危济困,反哺家乡,出资修建桥梁、道路、学校、养老院和医院等,并资助特困学生。从1986年至今,加上向其他地区的捐款,郑通亮共投入公益事业的捐款累计超过1.2亿元。

【同期声】珠海潮人海外联谊会永远会长、珠海中宝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通亮

父母告诉我们要争气。当年要到珠海来,(自己想着)努力赚一把就回家,都有这个决心。但是最后赚到百万就忘记了,到千万、一个亿更忘记了,还想继续干。潮汕人有传统的,潮人到海外,坐红头船出去,赚了钱还是回报家乡。我觉得,改革开放,我们在中国赚钱,然后回报家乡,责无旁贷应该的,没有二话可说的。我喜欢做点真的事情,该用就用。


【串词】郑通亮对自己参与的珠海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数家珍,颇感自豪。与特区一路走来,他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机遇和自己的勇敢和敢于吃苦。他说,当前世界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加快建设,在珠海创业发展的机会很多。他希望年轻人珍惜机遇、敢于进取。而年近古稀的他,仍要为特区建设发光发热。


作者:汕头广播电视台 电视节目中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