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专题片

春华秋实(3):菜脯之变

2021-06-22 17:45:25 来源:本网

系列专题片《春华秋实》:“菜”“脯”之变

【记者】杨海珊 陈少鹏


【串词】回眸潮汕历史,记录百姓生活。我是许倩,欢迎大家收看新版《民生档案》。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转眼又到了萝卜收获的季节。萝卜可以直接煮熟来吃,而更多的是加工成萝卜干,也就是潮汕人常见的“菜脯”。当下正式萝卜收获的季节,田间地头可见农户收萝卜、晒萝卜的忙碌身影。今天,我的同事秋源将带我们到盛产萝卜、萝卜干(菜脯)的潮南区井都镇,体验收获萝卜的场景,了解腌制加工菜脯的工艺。

 

 

【配音】过去生活困难,爷爷辈的常说“生活真艰苦,食糜配菜脯。”菜脯几乎陪伴一日三餐。秋源对小时候的“菜脯”印象深刻,如今,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菜脯虽“退位”成了助餐菜、佐料,但依然是餐桌上的亮色。走在萝卜田里,秋源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迫不及待地要寻找大萝卜。

【同期声】汕头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秋源:阿伯,这的萝卜好大个啊?!

这个不算大,大的接近十斤。还有更大的?

有更大的。好,那我们去看看

【配音】吴伯名叫吴统扬,是井都镇浦东村有名的萝卜种植户,在当地,他的萝卜种植规模最大。吴伯说,萝卜一般是夏季播种,秋冬收获。

【同期声】吴统扬:正常来说(种下去)80天就可以拔,但是我们要提前,因为种植的面积大。

秋源:你这样大概多少亩?

吴统扬:总的300多亩,但是我种两百亩左右就足够用了。

【配音】萝卜,古称“莱菔”,它在我国的栽培历史超过千年,北魏时期的农书《齐民要术》就记载了萝卜的栽培技术。后来,萝卜的种植遍及大江南北,成为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菜品之一。在漫长的种植历史中,人们也渐渐掌握了萝卜的特性,正如清代《如皋县志》中所记载的:“四时皆可栽,唯末伏初为善,破甲即可供食。生沙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坚而辣”。  

【配音】井都镇地处南海之滨,这里种植萝卜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数百年来,人们种萝卜、吃萝卜,而晒萝卜、做萝卜干更是当地人一直延续的传统。

【同期声】吴统扬 :我们的土壤全部是沙质的,它的水质非常好。这里随便哪个地头挖下去它的水都是可以喝的,无公害的,挖下去是淡水吗?全部是淡水。这里挖下去3米深的水全部是可以喝的。

【配音】除了自然条件好之外,当地人也有丰富的种植经验,轮耕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每年的萝卜季过后,这里会种植红薯、花生等农作物,哪怕是自己没有工夫种植,也要交给别人种植,然后第三年再重新种植萝卜,如此轮耕对萝卜的生长大有好处。

【配音】当然,萝卜要种得好,天气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同期声】吴统扬:天气好,无大风大雨,不起雾?对,不起雾,萝卜的生长就正常,不会被风吹到。它就不会歪歪扭扭,长出来就好看。一亩地可以收多少?正常的话是万一二斤,如果天气好,对萝卜生长好,就可以达到15000斤以上。

【配音】吴伯说,这里种出来的萝卜正常一个在四五斤左右,但是经常也会有特别大个的。

【同期声】秋源:阿伯,这个是大个的吗?

吴统扬:嗯,这个就接近10斤,

秋源: 这里的萝卜为什么能种出这么大个?

吴统扬:一个是种的空间,有可能是隔壁种的一棵死掉了,如果左右两边种的都死了,它的生长空间就比较大,不会互相挤来挤去,邻近的肥料都被它吸收了。

秋源:品种也有关系吗?

吴统扬:品种是一样的。

秋源:一个顶三个?

吴统扬:一个顶好几个,萝卜就是不可以种得太密集,种得密的萝卜它会直一点,但是不会大个。你种得疏一点,它的空间大,就跟人住房子一样,空间大住得就舒服,哈哈哈

秋源:那么一般萝卜与萝卜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吴统扬:这个我们要按季节,天气冷的话,十几厘米,天气热的话20多厘米。

【配音】在与吴伯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为了提高效率,如今萝卜的种植,特别是如此大规模的种植,部分环节已经采用了机械。不过,这拔萝卜就还是得靠人工。


 【同期声】秋源:拔拔看有没有大个的, 还是太小,这个这个,嘿,还是不够大, 这个这个,这个有4斤多 

【配音】看来,要拔到一个大的萝卜还没那么容易。

【同期声】秋源:哇,来看这个,看好哈,展示一下 。哇,怎么样,这个有7斤左右?

有,这个有7斤,

秋源:哇,这个更大,这个目前最大个

吴伯:这个更大,哇,大了2斤最少,不止。

秋源:这个直径大。这个萝卜有八九斤

【配音】经过一番辛苦的劳作之后,秋源终于“抱得萝卜归”。

【同期声】秋源:好大个,大个大个。


【串词】看着秋源大哥拔萝卜,真的好可爱。大家应该也看到了,井都这里种出来的萝卜,真是个大皮薄肉脆,据说这样的萝卜最适合制作菜脯,也就是萝卜干。那么当地人是如何将萝卜变成菜脯的呢?一段广告之后,我们来看萝卜变身记。


【串词】过去没有先进的保鲜技术,人们就总是想方设法来延长萝卜的保存期,于是菜脯就应运而生了。菜脯的诞生,不仅能够延续食物的“新鲜”,还能够为萝卜增加新的、特殊风味。井都当地有句话说“井都出菜头 浦东出菜脯”,吴伯,吴统扬就是浦东村的,他不仅萝卜种得好,做菜脯也是专业中的专业,因为,他制作菜脯的技艺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发项目。


【配音】萝卜拔出来后,在田里静静待上两天,在阳光和风的作用下,水分不断蒸发,看起来已经明显小了一圈。

【同期声】秋源:你们每天不是得切上万刀。大个,雅!

【配音】工人们说,对半切开是为了加速萝卜水分的蒸发。萝卜切半后,就全部装车运往卤池进行第一次加盐腌制。

【同期声】吴统扬的女婿 周金华:明天早上起来还要再泼盐水。再加盐,两天后全部捞起来。

秋源:按照这个天气,这一批菜脯晒出来质量应该非常好?

周金华:非常好,这种天气特别好。

【配音】加盐腌制的目的是通过盐的脱水作用,去除萝卜中的水分和生涩味。脱水后,又需继续晒制和清洗,直至可以入库储存。

【同期声】种植户 吴统扬:萝卜从收获到晒好入库大概半个月。每天都要重复这样做?早上就晒,七点开工,七点晒菜脯。下午两点就得开始收菜脯。,到下午五点收工。

【配音】也就是说,菜脯的制作一般要经过“晒、腌、藏”三道工序,光是“晒”就得反反复复花半个月时间,而“藏”这道工序花的时间更长,得半年以上。

【串词】那么经过长时间的“藏”之后,萝卜是不是就变成菜脯呢?其实还没有,“藏”过之后的菜脯,虽然芳香物质已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浓缩,但是咸度太高。那么,浦东村人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而我还听说现在菜脯,还有辣的、甜的、五香的,这到底是怎样加工出来的呢?我们跟随秋源继续来了解。

【配音】农户说,正常100斤白萝卜,晒成菜脯大概只有15斤到20斤。第一次单纯用盐腌制的萝卜干一般咸度太高,不大适应现在人的口味,农户们就想出新的办法来继续加工,进行二次腌制。

【同期声】吴统扬:用糖代替保鲜,每一斤菜脯拉平均,1斤菜脯二两半糖, 加糖后,菜脯本身的咸辣酸涩苦就会被逼出来,吸收这个糖代替保鲜。

【配音】在腌制池的糖水中浸泡了两个月的菜脯,捞起来再次晒干之后,就可以装罐了。

【同期声】秋源:你这是在削什么?

 工人:削掉头尾,修好看一点,蒂要去掉?

秋源:是,这样装瓶才好看。讲究雅观?

 工人:卫生。而且也好看。

【配音】装罐的过程还需要加点白糖,这样菜脯可以放得久一点,口感也更好。

【同期声】秋源:这样可以吃了吗?

工人:可以。我削一点给你试一下好吧?

秋源:哦,是脆的,不错。不会太咸。不错

【配音】传统的菜脯通常只有咸味,如今随着人们口味的变化,浦东村人也开发出了新的口味。

【同期声】吴统扬 :有咸的有辣的,有甜的,还有五香的, 五香菜脯就是加五种中药。就是丁香、三艾、桂皮、甘草、八角,把这五种中药碾碎熬成汤,再来腌制。辣的口味,就是用最好的辣椒,碾碎后熬汤(再腌制)

【配音】当然,创新口味的同时,浦东村人在销售上也做到了与时俱进。

【同期声】吴统扬:全国好几个省都有我的菜脯,非常畅销。国外有吗?国外的是这里的人自己带出去的。有在网上销售吗?网上也有,现在网上销售比较多,各省份,上海每个月最少两三次,寄货运过去,这个是固定的。上海的酒楼、大排档都有来拿我们的菜脯。嗯,是不是每年递增?销量一年比一年多。现在每一年有30多40万斤的菜脯

【配音】菜脯能够如此受欢迎,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它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可以用来佐餐下饭之外,它在潮菜的制作中也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可以用来煎蛋、用来炒饭,也可以用来煮鱼,还可以搭配壳类海鲜,起到去腥提鲜的作用。甚至一些小吃,像水粿、肠粉也都离不开菜脯。


【串词】如果说,在过去物质紧张的年代,潮汕人只能靠“食糜配菜脯”填饱肚子,那么到了今天,吃惯大鱼大肉的现代人仍然离不开菜脯,因为它是化解油腻、清理肠胃的理想食物。所以说,无论贫富,无论何时,菜脯都是潮汕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味。


作者:汕头广播电视台 电视节目中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