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专题片

《历史潮汕》第十期:先民足迹——儒家思想进潮汕

2021-06-24 13:53:34 来源:本网

《历史潮汕》第十期 先民足迹——儒家思想进潮汕

【创建人】:林剑铭


【串词】回望历史,解读潮汕。欢迎继续收看《历史潮汕》,我是陈勇。上期我们讲到初唐时期,名将陈元光的家族历经数十年,逐渐降服闽粤境内的土著势力,进一步开发了闽粤地区。而中原文化在潮州的传播,会对潮汕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先来讲讲唐代儒家思想进潮州的过程。

【串词】唐朝建立后,重视发展地方的教育。早在开国之初,唐高祖武德七年,即是公元624年,朝廷就下诏要求: 【字幕】 “州县及乡,并令置学”。到了唐玄宗执政的开元年间,朝廷又颁发政令,对地方兴办教育作出更为明确的指示,明令:【字幕】 “许百姓任立私学,其欲寄州县受业者,亦听”。什么意思呢?就是鼓励老百姓私人办学,有条件的可以把孩子送到州县开办的教育机构去读书,对学业有成的学子也有奖励政策。可见唐朝对民众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

【串词】那说到咱们潮汕地区,就要说到一位重要的人物,他可是皇太子的老师,叫张玄素。唐太宗贞观年间,太子李承乾屡次犯错误,他的老爸唐太宗就认为这孩子不成器,不给他做太子了。老师张玄素呢?你没教育好这个孩子,有责任,在贞观十八年(即是公元644年),就把张玄素派到边远的潮州来当刺史。从朝廷贬来到潮州,那可是天壤之别,但张玄素没有失落,一到潮州上任,立即就着手兴建学校,毕竟是搞教育的嘛。他也很勤政为民,为潮汕的发展做了贡献。后世的研究人员都认为,张玄素在潮汕兴学,是潮汕地区儒学氛围的发端。

【串词】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即公元779年),又有一位朝廷高官被贬到潮州做刺史,他就是丞相常衮。常衮【字幕】“文章俊拔,当时推重。(《旧唐书·本传》)”自己文才盖世,也十分重视兴学育才。他一到潮州就捐资垦田,接济当地的读书人,兴建学校来教育民众。虽然常衮在潮州只是近一年时间,但潮人对他十分尊敬,争相传诵他的文章。后人评价说,常衮 【字幕】 “兴学教士,潮俗为之丕变”(明嘉靖《潮州府志》),也就是说,他在潮州兴学使得潮州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变化。潮州牌坊街有一座“十相留声”坊,专门纪念唐宋时期来潮的十位宰相,常衮位列首位。

【串词】在唐代儒家思想进潮州的过程中,一位大名鼎鼎的重量级人物要出场了,大家可能猜到了,他就是使潮汕山水都改姓的韩昌黎——韩愈。明天为您讲述,好,感谢您收看本期《历史潮汕》,再会。


作者:汕头广播电视台 电视节目中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