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潮汕》第十五期 先民足迹——宋代潮州人口13万多户(0129播出)
【创建人】:林剑铭
【串词】{片头}回望历史,解读潮汕。欢迎继续收看《历史潮汕》,我是陈勇。上一期节目我们讲到唐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当时,中原移民陆续大批进入潮州,潮州人口已有万余户,水稻则成为最重要的农作物品种,陶瓷产品也开始外销。但潮汕的全面开发,中原文化真正成为潮汕主流文化,则是从宋代开始的。接下来,我就来讲讲宋代时期潮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首先,我要考考大家,你们知道宋代的潮州有多少人口吗?
【串词】刚才说了,唐代的时候,潮州有人口万余户,有学者研究流传下来的历代文献发现,到了北宋初期的元丰三年(即公元1080年),潮州人口有74000多户,比唐代大幅增加了越七倍;到了南宋淳祐六年(即公元1246年)人口又接近136000户。
【串词】人口的增长,带来了什么好处呢?它彻底改变了潮汕地区地广人稀的局面,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潮州境内的林莽丘壑也得以开发,江河堤防也逐渐修筑起来。原先对居民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鳄鱼、瘴气等不利环境因素,逐渐消除。那个年代的潮汕,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依山傍海,物产丰饶,可以说是宜居之地。北宋时期,落籍揭阳浦口村的知州彭延年,就描写了他在当地的居家生活,他在诗中写道: 【配音+字幕】 “浦口村居好,盘飧动辄成。苏肥真水宝,鲦滑是泥精。午困虾堪鲙,朝醒蚬可羹。终年无一费,贫话足安生。”也就是说,在生活不错,餐桌上应有尽有,终年不花一分钱,就算是穷人也可以过日子。
【串词】大宋朝朝廷为了加快开发包括潮州在内的东南地区,十分注重农业和水利建设。根据文献记载,宋代有多任潮州长官都主持过修筑堤防的事项。现今潮州城区的北门堤、南门堤、江东堤、东厢堤,都是在宋代建成的。那时还兴建了一些排灌工程,现今可以考证的工程有:北宋潮州知州王涤主持疏浚的芹菜沟,还有潮阳县地方修筑的“河溪十八古井”。水利的兴修,使农田得到保护,也大大促进了潮汕平原的垦殖。
【串词】那么,宋代潮州的农业生产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呢?有学者根据《三阳志》等文献研究,发现大小麦和菽豆等北方作物当时已经在潮汕落户,出现两年三熟的耕作制。而对传统经营的作物水稻,则引进先进品种以替代旧种。比如北宋真宗时期,就从东南亚的占城国,即现今的越南,引进了耐旱、早熟的良种——占城稻,开始在潮州和闽南等地推广,这使得粮食生产在当时已满足了本地人口的需求,而且尚有盈余。
【串词】出于加强边远地区控制的需要,同时也作为实施潮州全面开发的基础和条件,宋代潮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进一步加快了。下期节目我们将作详细介绍。好感谢收看《历史潮汕》,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