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专题片

《历史潮汕》第十六期:先民足迹——宋代潮州的水陆交通(中)

2021-06-24 15:30:17 来源:本网

《历史潮汕》第十六期 先民足迹——宋代潮州的水陆交通(中) 

【创建人】:林剑铭


【串词】 回望历史,解读潮汕。欢迎继续收看《历史潮汕》,我是陈勇。上一期节目我们讲到,随着中原移民的大量涌入,到了宋代,潮汕地区得到全面开发,水利和农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下面,我们来讲讲宋代潮州的对外交通。

【串词】在以前,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潮汕与外界的交往,更多地通过水路来实现。北宋时期,潮州陶瓷大量外销,以韩江为通道的海外交通更趋兴盛。除了潮州城外,南澳、凤岭、鮀浦、辟望等都是当时重要的外贸港口。与此同时,自韩江上溯,经梅循与东江间接沟通的水上驿道也相当繁忙。

【串词】陆路方面,到了北宋,潮州与外界联系已形成了三条驿道干线:一条是潮漳道,由潮州向北通往漳州。一条是由潮州出发向西南通往广府,古称“潮惠下路”。还有一条是纯山路,由潮州经揭阳县至龙川县通往粤北赣南一带。

【串词】从南宋初期开始,朝廷着力对经过潮州的驿道进行改造建设。比如公元1158-1159年,新任广东路转运判官的林安宅就发起并主持了“潮惠下路”的改造工程,他在文章中写道: 【配音+字幕】 “铺兵与居民相为依倚,道旁列肆,为酒食以待行人,来者如归,略无前日之患”。也就是说驿道上配套了店铺、市场,周围还有居民区和客栈可以提供食宿,方便服务朝廷的邮差。几年后,潮州知州傅自修 还在城里改造建成了一座类似现在宾馆一样的大驿站,取名“凤水驿”。南宋潮州官府,还发挥庵寺的作用,让他们担负驿站的职能。

【串词】除了陆路水路,桥梁的建造也是当时很重要事情。广济桥,也就是湘子桥,就是宋代潮州交通建设中动工次数最多、投入力量最大的一项工程。在南宋早期,即公元1171年,知州曾汪开始在潮州东门外建造“康济桥”。他在江心筑起石洲,并制作86条小船,连接起来作为浮梁,通达韩江两岸,这就是广济桥的雏形。三年后,浮梁被洪水毁坏,时任潮州知州常祎就发起重修,并开启了在广济桥上修建亭屋的先河。此后数十年间,潮州多位州官都主持过该桥的改扩建工程,陆续修筑起20多座桥墩,并架上木梁,梁上建造屋亭。而江心的一段,因水流湍急,仍用浮船连接,初步奠定了后来明清时期广济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串词】潮州境内与广济桥在同一时代创建的桥梁,据文献记载共计25座,比如现今潮阳区和平镇,仍保留着南宋大峰祖师募资兴建的和平桥。

【串词】在交通基础设施日益改善的同时,宋代潮州的工商业也迅速崛起,其中盐业和陶瓷业尤为兴盛,下期我们将继续讲述。好感谢收看《历史潮汕》,再会。


作者:汕头广播电视台 电视节目中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