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专题片

《历史潮汕》第十八期:先民足迹——宋代潮人好读书

2021-06-24 15:30:17 来源:本网

《历史潮汕》第十八期 先民足迹——宋代潮人好读书 

【记者】 林剑铭


【串词】回望历史,解读潮汕。欢迎继续收看《历史潮汕》,我是陈勇。前几期节目我们讲到了宋代,当时的潮州全面开发,社会经济走上快车道。经济发展了,文化教育自然也受到重视,一时间,潮人向学参加科考成为社会风尚

【串词】从北宋初期仁宗皇帝即位开始,朝廷就大力推进地方州、县学府的建置。据南宋年间编撰的《三阳志》记载,潮州在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立学于东江之湄” 【配音+字幕】 ,也就是在韩江边正式建立了州一级的官办学堂。以后,州学经历了多次迁徙,但州学的建置就一直保留下来。当时潮州所辖的三个县,在南宋时期也先后建置县级的官办学校。如今潮州城里就仍然保留着海阳县学宫的旧址。

【串词】书院,是有别于官学的教育系统,是早在唐朝就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由私人或官府开设,作为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南宋淳祐三年(即公元1243年),潮州创办了第一所官办书院——韩山书院,也就是现今韩山师范学院的前身。后来,潮州的地方官和社会贤达又先后创办了元公书院、京山书社两大书院机构。

【串词】因为宋朝廷重视,潮州历任郡守长吏,也普遍重视文化教育。他们积极修建校舍,并通过拨给田产的形式,来筹措教育经费,一些知州还亲自参与具体的教学环节。到南宋时,爱好读书已成为潮州民风的一大特色。宋孝宗曾问来自潮州的官员王大宝:“潮风俗如何?”王大宝回答说:“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配音+字幕】 从史料来看,当时读书已不限于仕宦或富裕阶层,贫家子弟也热爱读书,整个潮州社会接受教育人数空前增加,参加贡举考试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学而优则仕,都想当公务员,治国平天下。例如,南宋淳熙元年(即1174年),潮州有近三千名学子参加贡举考试,去争夺20个名额,比例是150:1。而到了近百年后的咸淳三年(即1267年),参加考试的人数竟然超过1万人,录取名额却只有22个,也就是说450人中仅有1人可以取得资格到京城去参加进士考试。而这一时期,潮州人口约有70万,也即是说,每70人中,就有一人参加考试,这也足以说明,潮州教育相当普及,而且兴学倡教卓有成效。{划线处用字幕体现}

【串词】在潮人的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的前提下,整个宋代,潮汕地区至少有139人考中进士。当中,许申、林異、卢侗、吴复古、刘允、张夔、王大宝七人,连同唐代的赵德,被后人誉为“潮州八贤”。

【串词】与此同时,当时被朝廷和中原文人雅士推崇的一些大儒,也先后来到潮州,把他们的思想学说带进潮州。下期节目我们会讲到其中一位大儒——陈尧佐在潮州的事迹。好,感谢收看《历史潮汕》,下期再会。


作者:汕头广播电视台 电视节目中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