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专题片

《历史潮汕》第二十二期:先民足迹——朱熹与潮汕大儒的交往(下)

2021-06-28 17:57:37 来源:本网

《历史潮汕》第二十二期:先民足迹——朱熹与潮汕大儒的交往(下)

【创建人】林剑铭


【串词】回望历史,解读潮汕。欢迎继续收看《历史潮汕》,我是陈勇。上期节目我们讲到一个大人物,南宋时期集儒家学说之大成者的朱熹,他跟郑国翰、刘昉等潮汕先贤都有过交往,因而他的学说也影响着潮汕士子。今天我们再来介绍一下朱熹几位得意的潮汕籍门生。

【串词】明代编撰的《潮阳县志》写到:“自赵宋道学大明之时,慨然以正学自任,卓为一郡儒宗者,实自郑、郭二先生始。”意思是,自宋朝的道学,也就是后世所称的“理学”开始大行其道时,潮州本地把它当作正统学说、而且深有研究的大儒,最早的是姓郑和姓郭的两位先生。史料记载,这两位先生的名字分别是郑南升、郭叔云,早年都在郑国翰创办的揭阳蓝田书庄听过朱熹讲学。

【串词】郭叔云是揭阳人。地方史书说他“一意实践,不为虚文之学” 【字幕】 。也就是说他是个实干家,学术上不弄虚作假。后来,郭叔云感慨礼教久废,亲自编订《宗礼》《宗义》二篇和《朱子蒙谷宗法》 【字幕】 等,并率领族人讲习宗法礼仪,被誉为 “南宋一代潮海之醇儒” 【字幕】 。

【串词】郑南升是潮阳人。他和郭叔云拜入朱熹门下后,潜心精读《论语》《孟子》,每每受到朱熹的称赞。每当有疑问请教朱熹,都会得到朱熹的详细讲解。现存《朱子语录》中,仍有郑南升与老师朱熹的不少问学对话。郑南升的好学与笃实,赢得朱门同学的尊敬,时称“朱门高弟”。朱熹去世后,郑南升与同学陈淳、郭叔云等致力于理学研究,传播老师的思想,并开创了潮州学人重礼教、重实践的学风传统。

【串词】除了郭、郑二人之外,朱熹的另外一个弟子廖德明,也曾担任潮州通判。廖德明祖籍是现今福建南平。早前北宋理学宗师周敦颐任广东转运判官时,曾把自己撰写的《拙赋》刻于潮州的石壁上。廖德明到潮州上任后,又将《拙赋》移刻在金山石崖间,还请来老师朱熹题写“拙窝”二大字,镌刻在隔壁。沧海桑田,如今周敦颐“拙赋”石刻已荡然无存,而朱熹的“拙窝”二字仍留存于潮州金山,见证着朱子学在潮州曾经的辉煌。

【串词】下期节目,我们还要提到朱熹的另一位同僚,曾任南宋宰相的梁克家,他在潮州也留下了一段美谈。好,感谢收看《历史潮汕》,再会。


作者:汕头广播电视台 电视节目中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