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专题片

《历史潮汕》第三十四期:先民足迹——宋元之交的潮汕士大夫

2021-06-28 17:57:29 来源:本网

《历史潮汕》第三十四期:先民足迹——宋元之交的潮汕士大夫 

【创建人】林剑铭


【串词】回望历史,解读潮汕。欢迎继续收看《历史潮汕》,我是陈勇。前两期节目我们讲到,在宋元之交的战乱中,文天祥以及众多潮汕民间义士,舍身报国,英勇抗击元军。那么,在这个特殊的年代,潮汕士大夫们又做出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呢?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个话题。

【串词】众所周知,宋代潮汕文化昌盛,潮汕逐渐形成了士大夫群体。在宋元之交,面临江山易代的大变局,很多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潮汕士大夫,坚守气节,参与抵抗蒙元的斗争,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追随文天祥的潮阳籍进士吴应辰、陈梦龙、赵嗣助三人,后来,吴应辰、陈梦龙壮烈殉国,而赵嗣助则在宋朝灭亡之后,消极抵抗元朝廷,隐居乡里,终生不愿出来当官。

【串词】在这群文人士大夫中,最受后人推崇的是海阳人张奂。生于宋末的张奂,号鲁庵,他精通儒家经典,特别是在理学研究方面颇有成就。元朝地方士绅屡次劝张奂出山帮助处理政事,他总是婉言推辞,甘愿过清苦的生活。元朝至正元年(即公元1341年),张奂到潮阳县莲花峰下隐居。他为什么选择在此隐居呢?因为张奂非常推崇文天祥的凛然正气和爱国情操,而莲花峰正是早年文天祥眺望帝舟、立志抗元到底的地方。此后,张奂在这里著书立说,把爱国思想融在自己的作品中,直至元朝末年去世。他死后也葬在莲花峰旁边,虽已是元朝末年,但他的墓碑上依然刻着:“宋祖处士理学儒宗鲁庵张公墓”。所谓“处士”,就是古人对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当官的贤人的尊称。而“宋祖处士”  【字幕】 也表明了张奂“生不仕元,死不入元墓”【字幕】的气节,就是连做鬼也不愿意承认元朝,可见他的忠贞。到了明清时期,还有多位士大夫来到张奂的目前凭吊,题诗抒发敬佩之情。

【串词】因为受儒家思想正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元朝把各民族分等级进行统治,在整个元代,潮汕文人参加科考走上仕途的并不多。据地方志记载,元代只有一位潮汕人考中进士。但另一方面,少数开明的文人,也表现出灵活变通、积极务实的态度,开始与新统治者合作,试图通过个人努力来安定社会、保护百姓。比较有名气的是潮安人陈肃。

【串词】陈肃,籍贯是现今的潮安庵埠。他父亲陈恪,曾担任南宋的宝谟阁待制,也就是皇帝的顾问。史料记载,蒙元统一中国之后,陈肃被地方举荐为贤良,朝廷任命他署理潮州总管府事。本来,这种行为是会被正统文人所诟病的。但陈肃上任后,想方设法消除战争伤痕,鼓励潮州百姓开荒种地、商铺开门复业,还把朝廷的赏赐无偿捐赠给开元寺,用于支持公益事业,还修缮了文庙和济川桥(即是广济桥的前身),因而后来的地方志书,都对他给予正面评价。

【串词】好,讲完宋元之交的潮汕文人士大夫,我们下期将来讲元朝潮汕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感谢收看《历史潮汕》,再会。


作者:汕头广播电视台 电视节目中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