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专题片

《历史潮汕》第三十九期:先民足迹——明代潮州的工商业(中)

2021-06-30 13:23:07 来源:本网

《历史潮汕》第三十九期:先民足迹——明代潮州的工商业(中)

【创建人】 林剑铭


【串词】 回望历史,解读潮汕。欢迎继续收看《历史潮汕》,我是陈勇。上期节目,我们开始讲明代潮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介绍农业生产的时候,我们也了解到,当时潮州粮食生产已相当发达,平均亩产达440斤。那么,明代潮州工商业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串词】潮汕地区的工商业,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宋朝,食盐和陶瓷的大规模生产,使得工商业迅速崛起成为潮州经济的主要支柱。说到制盐,早前,潮州先民都采用煮海为盐的方法。到了明代,潮州府与福建接壤的小江盐场,已采用更先进的晒盐法进行生产,既省燃料又省人工,盐产量也上去了。但食盐历来是国家专卖商品,潮盐的行销地起初主要限制在韩江流域。到明代中后期的万历年间,官府准许潮盐经韩江、梅江发往粤北和闽南,销量增加,盐税也大幅增长。当时广东提督府还在潮州广济桥设立税厂,对来往盐船抽税,作为军饷。到万历年间,广济桥税厂的税收数额高居全省之冠。

【串词】再说说陶瓷业,明初的海禁政策,严重打击了潮州的陶瓷生产。但明中期以后,海外需求又重新拉动了陶瓷业的兴旺。考古发现,嘉靖年间饶平九村、大埔高陂、海阳枫溪等地大量生产青花瓷。当时潮州各窑场生产的瓷器,除了模仿景德镇窑的纹饰,还出现卷草花、缠枝花、蒲叶、棕叶等带着异域审美趣味的新图案,显然是为了迎合外国市场的需求。

【串词】矿冶在明代潮州,则是一项新产业。当时,潮州已有铁、铜、银、锡等矿藏开采冶炼的文献记载。其中冶铁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因为受农业、盐业和造船业发展刺激,铁器需求大增。根据万历年间的统计数字,潮州府共有炼铁工场约65座。政府每年可以从这些炼铁工场获得一笔税收。

【串词】随着明中期商品经济的兴盛,纺织品也成为商品走向市场。据嘉靖年间编撰的《潮州府志》记载,潮州生产的纺织品品种繁多,有苎布、麻布、葛布、蕉布、竹布、绸绢、天蚕绸等。特别是用苎、葛混纺的“云葛”,在广东市场上十分畅销。而在民间海外贸易中,绸绢则是重要的输出品,价格高昂,外国人却十分喜欢。

【串词】另外,明代潮州还有其他一些有特色的手工业。比如本地生产的木屐,在明代中后期就深受省城人欢迎。

【串词】潮州手工业繁荣和工商业的复兴,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私人海上贸易的活跃,下期节目,我们就专门来讲讲明代潮州的对外贸易。感谢收看《历史潮汕》,再会。


作者:汕头广播电视台 电视节目中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