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库 > 专题片

《历史潮汕》第四十期:先民足迹——明代潮州的外贸

2021-06-30 14:42:39 来源:本网

《历史潮汕》第四十期:先民足迹——明代潮州的外贸  

【创建人】 林剑铭


【串词】 回望历史,解读潮汕。欢迎收看《历史潮汕》,我是方向。上期节目,我们讲到明代中期开始,随着全国商品经济逐渐发达,潮州工商业特别是手工业出现了繁荣的迹象。而由于地处沿海,潮州手工业产品又通过私人海上贸易,远销海外。说起明代潮州的外贸,我们还要从一件事讲起。

【串词】清代编撰的《饶平县志》,曾写到南澳“旧有居民,洪武初,以其顽梗,凡多与番舶通,迁之。”意思是:南澳岛早前是有原住民的,明初洪武年间,当地不顾海禁,私下与番邦商船进行贸易,所以朝廷把岛民都强制迁往内地了。

【串词】那朝廷为何要这样做呢?原来,明初海禁极严,只准许贡舶贸易,也就是朝廷与进贡番邦之间的政府贸易才被允许。明中期以后,海禁逐渐松弛,加上当时西班牙、葡萄牙已拉开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欧洲对东方的商品需求量增长,这也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私人海上贸易。而潮州海岸线漫长曲折,拥有南澳岛、拓林等多个天然良港,私人海上贸易自然也相当活跃。

【串词】说起海上贸易,不少人会想起曾经风靡一时的“南澳I号”。没错,“南澳I号”正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古沉船,2010-2012年,国家文物部门在南澳海域组织了三次水下考古,先后出水文物近3万件。其中船载货物,以瓷器最多。这些瓷器除了部分是景德镇产的彩釉瓷器外,大都为平民化的日用青花瓷。这些青花瓷从样式来看,正是西方学术界所称的“汕头器”【字幕】,在日本等东亚地区也出土过。那么,什么是“汕头器”呢,原来,类似的古瓷器因为早期考证不出产地,就笼统地将其与清代瓷器出口大港——汕头联系起来,命名为“汕头器”。后来经过考证,“汕头器”的源头多为漳州窑。不过,据此也可以分析,“南澳I号”正是往返于闽粤与南洋间的私人海上贸易船。由此也可窥见,明中后期,潮州海域已成为海上丝路的必经之道。

【串词】另外,南澳岛还曾出土过明代菊花纹饰的瓷器,而同样纹样的瓷器在菲律宾、日本等地也有大量考古发现,这也成为明代潮州外贸线路的佐证。还有史料记载,当时冶铁发达的潮州,也把铁器通过贸易输往日本。

【串词】那么,当时潮州的海外贸易伙伴又有哪些地方呢?一开始是盛产各种香料、胡椒的南洋各国。到嘉靖年间,有日本商人到南澳“置市”,有时还划着小船溯韩江直抵潮州广济桥下买货。有暹罗、日本等国商船,则把闽粤交界的饶平柘林湾当作中途停泊点,与当地进行鱼盐等商品交易。而葡萄牙人由于当时的名声不太好,也曾乔装成暹罗商人,或请暹罗人、日本人为代理商,偷偷前往南澳与私人进行贸易。

【串词】好,讲完明代潮州的农业、工商业和外贸之后,下期开始我们来讲讲当时潮州的文化教育事业。感谢收看《历史潮汕》,再会。


作者:汕头广播电视台 电视节目中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