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尾库 > 海丰县库 > 典型人物

陈孝能:一支画笔弘扬红色文化 让红色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2021-06-09 10:50:28 来源:海丰县融媒体中心

  近期,受县委宣传部邀请,海丰籍画家陈孝能对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展厅内彭湃等烈士的历史照片进行绘画,再现革命烈士精气神,擦亮“彭湃故里·东方红城”名牌。  

(普通话)陈孝能:一支画笔弘扬红色文化 让红色革命精神代代相传VA0.00_00_19_15.静止001.jpg

  挂在红宫展厅墙上的18位烈士肖像就是海丰籍画家陈孝能通过对革命烈士的深入理解以及历史图文的收集整理,进行艺术手法转换与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画笔墨画的。作品以鲜明的具象性和强烈的艺术张力弘扬红色精神,既深刻反映中华民族的历史巨变,也生动描绘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

  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讲解员 罗晓梅:18位烈士有的就有照片,有的没有照片,有的照片就比较模糊,特别是徐国声烈士当时是没有照片的,后来我们找到他的生辈,才把照片找到了。现在就要提升革命烈士的精气神,海丰籍著名的人物画家陈孝能就根据烈士的照片作画,各个精气神都提起来了。

(普通话)陈孝能:一支画笔弘扬红色文化 让红色革命精神代代相传VA0.00_05_54_12.静止007.jpg

  据悉,为一步提升革命烈士的精气神,擦亮“彭湃故里·东方红城”名片。海丰县启动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提质升级工程,其中,特邀海丰籍人物画家陈孝能对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展厅内彭湃等烈士的历史照片进行重新绘画。

  画家 陈孝能因为红宫革命纪念馆要升级,邀请我回来把革命烈士的肖像再重新描绘,我觉得这是家乡一个很重要的宣传场所,所以我也很高兴、很荣幸做这个工作。

640.webp212.webp.jpg

  海陆丰是全国13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国大规模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的发源地,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也是中国农民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彭湃的家乡。以彭湃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先辈,胸怀崇高革命理想,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把“红旗卷起农奴戟”的历史担当和“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大无畏革命牺牲精神,深深地烙入了海陆丰革命史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

  640.webp.jpg

  红色文化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特质,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和我们党的文化根脉,也是立德树人的营养剂。陈孝能说:“海丰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老区人物、老区故事、老区精神一直感动着他、激励着他。”

  画家 陈孝能:这些革命烈士都是1900年前后出生的,在1935年的时候基本上都牺牲了。有些20来岁,有些30来岁,彭湃烈士才33岁就牺牲了。而且这些烈士都是有文化的,有些是留学生,有些是富家子弟,有些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他们对当时的社会、当时的制度,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希望为国家、为人民找一条出路。

  “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能反映出本质的东西,包括人物的表情、气质……” 陈孝能说,他想通过作品更好地展示彭湃等一批烈士的形象,进一步弘扬海陆丰革命精神,让红色资源和红色遗址‘活起来’,而且永远激励海陆丰人民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画家 陈孝能:由于一些照片经过了几十年,照片被氧化了,存下来的影像也模糊和缺失,有损革命烈士的精神面貌,我也希望有作品留在家乡,为家乡做一点事。我就按照自己的能力,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尽量画出群众容易接受的、喜闻乐见的画像。要求是要像,做到神形兼备,更重要的体现革命烈士的真实面貌,让全国各地来参观的人员会产生敬佩、敬仰的心情。我画彭湃母亲周凤的时候我是有感触的,因为我小时候戴红领巾的时候,到彭湃故居听彭湃母亲讲述彭湃的故事,老人家非常慈祥,对小孩子都非常疼爱,我们去看三轮车等,从小就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就会把记忆中彭湃母亲那种慈祥表现出来。

  陈孝能,广东省海丰县人。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中国画学会理事,广州画院特聘研究员、名誉画师。作品入选全国青年美术展览,多次入选省美展并获奖。


作者:黄素敏 郭佳诚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