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坑镇大化村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大化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张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用真心真情书写驻村故事,为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扶贫“答卷”。截至2020年底,大化村全村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6113元提高至15159元,无劳动力贫困户全部纳入政策性保障兜底。
2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海丰县赤坑镇大化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尾城区供电局总经理张立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赤坑镇大化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 张立业:能亲自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会,并获得表彰,我觉得无比地光荣,同时也非常激动。也感到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荣誉是汇聚扶贫干部大家共同的努力。 驻村第一书记是离贫困群众最近的基层干部,同时也是脱贫工作最直接的“执行者”,更是脱贫致富的“领路人。既然来了,就不能只是一个过客,主动担当,不能退缩 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尾城区供电局总经理张立业,2016年5月被组织选派到赤坑镇大化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大化村共有村民820多户,人口约4000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33人,受自然地理因素制约,村民经济来源以种植水稻、辣椒、番薯为主,产业单一,村里没有企业,集体经济零收入。驻村以来,张立业始终坚持用真情真心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开展扶贫工作,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吃住在村里,经常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为老百姓解决点滴问题。5年来,共筹集项目资金约900万元,开展近50个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项目。他还和当地供电部门的同事一道发挥电力行业优势,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项目,拆除全村老旧电线杆,解决村内电力线径小电压不稳定等问题,完成村里62盏路灯的改造,点亮乡村夜景,确保村民安全出行。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赤坑镇大化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 张立业:我们来驻村,就是要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贫困户点点滴滴的困难事,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去解决。我们来扶贫,一定要利用本地优势搞好产业发展,由‘输血’转变为‘造血。
张立业深知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为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他们启用“公司+村集体+农户”产业新模式,引进广东礼扬农业科技公司打造产业扶贫项目,建设腐竹产业基地,带动约20余户贫困户种植黄豆60余亩,并为农户提供近30人就业。
村民:张书记来了之后,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
这是该村帮扶的一个生动缩影。除了对贫困户实行产业项目分红,还通过安排有劳动能力的人务工,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政策兜底、临时救助、生活补助等。在张立业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实现脱贫致富梦。
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是脱贫户莫艳后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莫艳后家中7口人,夫妻二人年轻能干,在外务工年收入稳定,小孩聪明懂事。2017年时,莫艳后的丈夫意外摔伤,失去劳动能力,莫艳后要照顾受伤的丈夫及孩子,无法外出务工,全家生活陷入窘境,日子捉襟见肘。张立业得知莫艳后家庭情况后,立即与村两委会商,通过贫困户识别程序将其纳入兜底贫困户,享受政策帮扶。并让莫艳后到村合作社上班,让莫艳后的生活得到改善,人均收入超过了脱贫线。
脱贫户 莫艳后:帮扶组了解到我家的情况后,安排我进村的合作社进行上班,一个月的工资是2500元。 没有帮扶组的帮扶,就没有我家现在的生活。
如今的大化村,基础设施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好,群众精神面貌好。新征程上,张立业更加信心十足。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赤坑镇大化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 张立业: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我将带领驻村干部同大化村两委干部继续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份力,贡献南网力量,展现央企担当。